“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著名歌词,自1935年问世后就成为最重要的有关长城的话语,作词者田汉也一直被认为是这句歌词乃至“用血肉筑成长城”这一观念的首倡者。不过,“血肉长城”之产生是在1933年,而它最初出现时,与图像密不可分。 1933年4月号《时事月报》上刊登了一幅插画,描绘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正要迈出脚步,跨过低矮的城墙,冲向前方。战士身后有光芒万丈,仿佛神灵降世。作品标题揭示出画面含义: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用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这个表达虽不及田汉两年后写下的歌词凝练隽永,但意念已经相差不远。要明了这一观念及图像得以产生的历史语境和特定内涵,需要回到1933年。 一、被“摧毁”的长城 标题“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隐藏了一个含义,即长城本身是可以被敌人摧毁的,只有用“血和肉”筑成的长城才坚不可摧。长城的“毁”与“不毁”,画家本人的经历和背景以及刊登画作的《时事月报》都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基本线索。 这幅带有漫画性质的插画占据了1933年4月号《时事月报》整个扉页,十分醒目。画面与标题之间署有“中铭”二字,作者为当时著名的时政漫画家梁中铭(1906-1994)。梁中铭1906年出生于上海,1921年就读上海华童公学,随乃兄梁鼎铭习画,1923年任职艺海美术公司。1927年进入黄埔军校入伍生政战部,在航空救国协会任画刊主编,同年又成为广东地方武装团体训练员养成所画师。1929年8月,梁中铭到南京《时事月报》任图画编辑,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十二年。1932年,梁中铭又兼任军委会政训处第二科中校艺术股长①。这是梁中铭1933年4月完成《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前的主要经历,也是画家的基本政治背景。
梁中铭 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 1933 梁中铭在《时事月报》承担的图画编辑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时事月报》不定期创作报刊插画或时事漫画;二是为每期《时事月报》编选新闻照片,附在每期目录和正文之间,作为《时事月报》一个固定栏目,即“时事插画”。1933年4月号《时事月报》既有梁中铭的插画,也有他编选的新闻照片,两者间关系紧密。梁中铭在目录前的扉页配上《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紧跟在目录后的“时事插画”则包括四页共六个主题的新闻照片:第1页是关于“汪精卫返国”和“中央铸造币厂”,第2页是“英失业工人示威运动”和“希特拉内阁”,第3页是“未失陷前之热河”,第4页是“热河失陷后之抗日前线”。1933年3月,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日军侵占热河,相关新闻照片占据了本期“时事插画”栏目的一半篇幅。热河之战更是本期“专文”部分的重点,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别是《热河沦陷之经过》和《热河失陷对中国外交之影响》,讨论热河失陷的原因、过程,以及应如何抵御日军的进一步侵犯。 在这些照片中,与长城相关者有《在古北口加紧训练之义勇军》、《在喜峰口前线之我军大刀队越壕杀敌》、《石河前线之抗日军队》、《九门口前线之防守兵》等。这几幅照片都与扉页上那幅梁中铭作品有直接关系,它们都呈现了长城沿线面对入侵者的忠勇战士,有正规军也有义勇军。其中《在喜峰口前线之我军大刀队越壕杀敌》更是表现当时轰动全国的二十九军“大刀队”。正是这些可敬的军人构成了梁中铭作品中的“血肉长城”。 而那些可以“摧毁”或者已经被“摧毁”的万里长城具体又指什么呢?这要追溯到1933年年初的中日战争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榆关战斗爆发;3日,榆关为日军占领②。随后数月间,战事围绕长城沿线展开,中国军队频频失利。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报刊在报道战争最新消息时,开始使用在战火中被毁坏的长城图片,以表明战事之激烈,日军之暴虐,藉此激发国人奋起之心。 《摄影画报》1933年第9卷第8期上刊登一组照片,名为《河山破碎》,一张是《日人攻榆时被炮火击毁之山海关六角堂》,另一张是《长城之城壁为炮火所击毁》,长城上的建筑和城墙均为日军毁坏。这两幅现代战争带来的废墟景象充满了象征意味,它们在视觉上呈现为“破碎”的长城,象征层面上则隐喻破碎的“河山”。
左 日军大炮威胁下的山海关
右 陈孝祚 中×大战胜败狂想之三 1933年2月的《良友》杂志发表一组照片展现“榆关的失陷”,同样选取了被日军炸毁的山海关六角堂(此处称为魁星阁),更有日军与这一残破建筑的合影。编者添加了一段图片说明:“山海关东南角魁星阁之被炸创痕,下站敌寇,得意洋洋,令人发指。”③1933年3月的《图画时报》也刊登一幅题为“山海关附近魁星阁被日炮轰毁”的照片,画面十分相似,只是日本士兵爬到这座建筑上去了④。日本士兵以占领者身份站在被破坏的长城古建筑前,这种极具挑衅性的画面必然会让富有爱国心的中国读者义愤填膺。 《良友》1933年第74期登载的照片《我国最壮丽之长城,亦为日寇所毁!》与《摄影画报》上的《河山破碎》是同一个场景。1933年出版的《古北口回忆》里也放了一张表现长城城墙被摧毁的照片。画面上的长城被拦腰截断,古老的防御工事被现代武器所攻破。这些照片上的断壁残垣都在视觉上予人以印象:现实中的长城在抗击日本入侵的战争中已不足以保护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