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日本学”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日本学刊

内容提要:

从断代史角度看,当代日本史研究应将平成时代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这一划分不仅能够满足当代日本史研究最大程度切近观察时代这一要求,而且符合当代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时期冷战结束、泡沫经济崩溃、东亚地区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平成日本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新特征。由战后日本社会在昭和后期发展中获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构成起来的日本当代社会内在秩序的“型”,在平成时代开始面临诸多新的压力,并因不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而发生不断裂变,“压力”与“破型”构成了平成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主旋律。与上述划分方法相对应提出的“平成日本学”,是一个新的学术平台。立足于这一新的学术平台展开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可以构筑起对日本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分析的新框架。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字号: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对于战后日本研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以1945年为起点的当代日本史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有相当深厚的学术积累。从学术发展史角度看,已经到了尝试进行学术反思和规划新的研究思路的时候。我们认为,为更准确认识和把握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日本史研究应当将平成时代单独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这一分期不仅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研究对象,能够满足当代日本史研究最大程度切近观察时代这一要求,而且符合当代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战后日本社会在昭和后期发展中曾获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日本当代社会内在秩序的“型”。冷战结束、泡沫经济崩溃、东亚地区现代化进程为整个日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一度与日本社会发展完全适应的完成体的“型”,在平成时代开始面临诸多新的压力。伴随世界格局、东亚格局和日本自身发生的剧烈变化,与现实的发展不再适应的“型”发生不断的裂变。“压力”与“破型”构成了平成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主旋律。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回顾了日本当代社会内在秩序的“型”以及“破型”的过程,对进行新的时代划分的必要性、合理性做了讨论,并从全球史视角、东亚文化视角、当代日本社会内部视角、中日比较视角等几个层面对未来平成日本史研究的研究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一、“平成日本学”的提出

       (一)从平成年号说起

       1989年1月日本昭和天皇去世,明仁天皇即位,定年号“平成”。年号之制源于中国,在东亚文化圈内,曾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但今天仍旧使用年号的只有日本。一帝一年号的做法是明治时代确定的皇室典范。“平成”这一年号,典出两部中国古代的典籍。一是《尚书·大禹谟》的“地平天成”,一是《史记·五帝本纪》的“内平外成”。从汉字本身的字义看,“内平外成”、“地平天成”,都不是开拓的意向,在变动与开拓、安宁与守成这两组词汇中,“平成”更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的明显是后面一组,是平和、守成的倾向。

       中曾根康弘曾以司马辽太郎的《坡上云》为喻,指出战后日本一直以欧美为方向奋进。①198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占世界之比从1960年的2.8%上升到15%,而美国从33.3%下降到21%。经济上的成功唤醒了日本人的“大国意识”。一部分人开始预测21世纪将是“日本的世纪”。石原慎太郎和盛田昭夫合著的《日本可以说“不”——新日美关系的对策》成为畅销书和社会话题,部分日本人开始想象日本将承担起成为新时代中流砥柱的重任。另一方面,在平成元年这一时点,更多的日本人似乎失去了目标——一如走到山顶,再向前一片茫然。

       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1990年前后,很多日本学者都对迅速发展的日本今后会走向何方深感焦虑。1990年2月,后来成为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要成员的西尾干二出版了《日本的不安》。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世界史的剧烈转折与日本”中写到这样一个饶有兴趣的细节:西尾干二曾经在1965年留学德国,留德两年中访问过里斯本。1989年旧地重访,心中深为眼前的景象震惊。这座在西欧犯罪率最低的城市的街景和20年前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街上行人悠闲,物价便宜。这种感觉并不是偶然的。留学时代他走过欧洲很多城市,20年后再次做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让他产生这种感觉——说得难听些是停滞,说得好听些是安定。而在过去40年间,日本经济增长了20倍。和变化相对很少的西欧诸国相比较,在他归国后22年间日本发生的变化,甚至让他产生了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否算是正常的疑问。“尽管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没有什么异常,但放眼将来,却感觉看不清楚,所以深觉不安。”②

       这份不安,或者就是平成年号产生的思想底流。在1989年那一时点,日本学者面对的问题是:平成日本向何处去?而我们今天的问题是:平成日本是怎样走过来的?

       (二)“平成日本学”的提出

       笔者认为,当代日本研究可以考虑以平成元年划线,将平成日本单独列出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加以研究。如果给这一历史时期的日本研究作一个命名,可以称之为“平成日本学”。“平成日本学”以平成时代的日本为研究对象,是立足于新的断代史视点对于平成日本的综合研究。

       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历史分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庖丁解牛,要在皆中肯綮。正确的历史时期划分,因为切中历史发展变化的关节点,对于整体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深入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变化,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进行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历史分期。他有关“唐宋变革论”和“应仁之乱”的论述,直到今天对于学术界仍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③而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历史分期问题之所以成为“五朵金花”④的第一朵,成为历史学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学术热点,原因也正在于此。

       就日本史研究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日本历史研究的中国学者,通常以明治维新划线,把日本历史划分为古代史(绳纹时代~1867)、近现代史(1868~1945)和当代史、或称战后日本史(1945年至今)。这种划分方法直接的参照系,是中国史研究的划分法。传统的中国史划分,就是以鸦片战争为线,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古代史(上古~1840)、近现代史(1840~1949)、当代史(1949年至今)。从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点出发,以1945年为始点的战后日本有35年的历史,将之视为一个历史时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框架明显已经老化。到2015年,战后日本史已经有整整70年。就时间跨度而言,如果我们把古代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的研究比作长镜头、中镜头和短镜头的话,漫长的70年作为短镜头显然过于漫长,有重新调整的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