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三维融合  

——供应链可持续创新系统构建及应用

作者简介:
杨洁辉(1981-),女,河南许昌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创新、生态创新,河南 开封 475001;韩庆兰(1954-),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决策技术,湖南 长沙 410083;水会莉(1979-),女,河南洛阳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成本控制,湖南 长沙 410083

原文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内容提要:

随着资源、环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企业只有通过可持续创新才能赢得国际竞争。而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创新,并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重目标,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探讨环境管理、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将环境管理、创新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融合,提出一个新的功能体——供应链可持续创新系统,以实现3个不同系统结构功能的结合,拓展传统供应链管理、环境管理、创新管理的内容、方法与作用。再次,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供应链可持续创新系统管理框架,描述了系统构成与功能。最后,对系统管理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5)08-0018-06

      DOI:10.6049/kjjbydc.2014120107

      0 引言

      随着资源、环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企业管理中如何兼顾环境、社会、经济目标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并在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大规模低附加值制造使我国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必须加强原始自主创新,尽快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过渡,否则“打工经济”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大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生态透支,与所得利润相比将得不偿失[1]。因此,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给企业提出了关注生态、加强自主创新的要求。

      然而,生态环境管理和持续创新对企业而言均为复杂管理活动,在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并发挥正外部性(对生态的保护和知识溢出)的同时,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在短期内还可能损害企业收益。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实施生态管理与创新管理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通过供应链集成实现生态管理与创新管理目标,将供应链、生态管理、创新联系在一起。例如,Wu等[2]研究发现,通过绿色供应链可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Chiou等[3]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并带来竞争优势。但现有文献主要集中讨论变量间的关系,理论探索较为分散,缺乏对企业实践操作模式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融合供应链、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管理的系统框架——供应链可持续创新模型。

      1 基本关系与文献综述

      1.1 生态环境管理与供应链融合

      企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时,必须通过供应链改进环境管理绩效[4]。许多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与管理实践,例如ISO14001、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和逆向物流,都需要供应链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集成与协调[5]。Vachon[4]与朱庆华[6]等实证研究发现,通过供应链合作进行环境管理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供应链活动涵盖了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使用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均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而供应链管理不得不考虑环境问题。也有研究提出,应将供应链绿色化作为一个与供应链传统绩效指标如成本、时间、交付同等重要的指标[7]。

      为此,在二者相互影响得到实证的基础上,生态环境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融合”成为近10年最新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供应链作为融合的产物成为研究热点。一些学者就绿色供应链实践及其与企业环境绩效、运营绩效等关系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4-6](例如,朱庆华,2006、2008、2011;Vachon,2006、2008;Seuring,2008;Cheng,2011),这些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验证了生态环境管理与供应链“融合”的积极作用。

      1.2 企业创新管理与供应链融合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伴随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企业尤其需要通过自主创新赢得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源。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变得越来越复杂,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个性化需求成为市场主流。如何快速获得供应链上新材料、新需求等知识与信息成为创新的关键,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完成创新活动。因此,打破边界从外部获取知识对于企业愈发重要[8]。在此背景下,通过与供应链成员合作,共享知识资源并开展协同创新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重要战略[9]。

      从知识管理理论看,知识是创新的关键。野中郁次郎[10]认为,知识共享是创新的首要阶段,组织本身不能创造知识,只有在员工拥有的知识财富经过集体共享、讨论、分析后,组织才具有创新能力。而任何企业都难以从企业内部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因此,知识管理理论也要拓展到供应链层面,通过供应链上知识创造主体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创新。知识增值能够凝聚供应链成员企业,实现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积极性。

      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创新项目能够减少后期昂贵的设计变更,缩短创新项目时间,提高产品开发效率[11];供应商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及运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2]。与此同时,现有文献也表明,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项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需求信息,从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质量获得顾客满意[13]。Kim[12]实证研究表明,客户需求是合作创新的重要前因变量,是产品设计的关键,客户参与企业创新有助于企业质量绩效与创新绩效的提高。

      从近两年研究文献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供应链整体视角研究供应链成员合作关系对创新的影响,并力图促进二者“融合”。供应链与创新的“融合”产生了供应链协同创新概念。Lee[14]等实证研究发现,供应链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网络是企业获得知识和资源的重要来源。Bellamy等[15]实证研究表明,供应链网络伙伴关系协同与知识协同,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还是企业创新的关键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