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新工业革命正在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创新模式,平台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市场形式或行业组织形式,拥有一个成功的平台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平台具有一定的经济重要性,是具备范式特征的价值创造资产。因此,平台市场和平台战略是战略管理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平台市场和平台战略的研究主要采用经济学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来定义平台市场和竞争。从战略管理理论来研究平台市场,则需要明确如何构建和治理平台市场?如何评价平台市场的层次和规模?如何获得和构建管理平台市场的能力?如何通过平台战略实施开放式创新?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揭示在推动企业平台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二是在充分理解网络效应和双边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平台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升企业管理平台的能力,并确保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有利位置;三是如何构建和利用平台创新体系实施开放式创新。 1 文献综述 现有与平台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即双边市场平台研究和产业创新平台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双边市场研究主要关注网络效应的产生、双边市场的治理等问题,例如平台的定价研究、平台市场的进入等问题。关于产业创新平台研究,管理学者们从创新的角度做了一些研究,例如在产业平台中,系统的成员可以利用公共技术平台、工具平台或服务平台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水平[1]。 1.1 双边市场相关理论研究 双边市场理论是近年来西方产业组织理论领域兴起的一个新课题,其主要研究联结两个相互之间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消费者群体的中介平台,以及双边市场中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双边市场在我国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该市场形态主要分布在软件操作系统、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等新经济部门,因此,对于双边市场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双边市场理论缘起于网络经济学,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双边市场理论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双边市场里联结不同用户群的产品和服务称之为“平台”,这些平台都是把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并建立了有助于促进双方交易的基础架构和规则[2]。但是,平台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平台市场已经构成了全球经济中份额较大、增长较快的部分。 双边市场的相关研究主要采取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来定义平台市场,以及解释现有平台的竞争优势及其为什么难以替代。平台市场研究的兴起主要受微软公司反垄断案例的启发,一些产业组织经济学者开始研究商业领域的各种平台现象[3-4]。Zhu和Iansiti(2012)解释了平台市场的经济学含义,他们通过分析平台市场中的网络效应、平台提供者的收益分析、范围经济等内容,决定如何采用绑定、价格歧视等策略实现平台市场的进入[5]。与传统的产业组织形式不同,平台市场通常是双边市场,因此平台的提供者必须协调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大量行业的平台形式通过多边行为契约的治理来实现有效组织[6-8]。 总之,双边市场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效应研究、双边市场治理研究两个方面。网络效应强调网络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双边用户数量巨大且相对稳定(网络效应特征)、双边需求的相互依赖性与互补性、交叉网络外部性(跨边效应特征)等方面;双边市场治理研究主要涉及平台市场的价格结构、平台市场的进入、平台市场的包围策略等内容。张小宁(2014)综述了平台战略研究的最新进展,他认为平台的构建必须考虑行业的特点,形成双边网络,并进行合理的定价[9]。为了克服进入壁垒,功能创新和平台质量是平台进入战略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此外,平台包围也是一种有效的平台市场进入路径和策略。 从现有研究来看,平台双边市场的研究具有浓厚的经济学色彩。无论双边市场的定价、平台进入还是包围策略,都是经济学视角下双边市场治理的研究内容。双边市场的理论研究还没有落实到企业层面,缺少与产业经济理论相衔接的微观结论,未能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给出解释。如果从战略管理研究视角理解,双边市场的治理体现了管理平台市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产品平台创新研究 在平台战略相关研究中,技术管理领域的产品平台创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平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福特公司研究汽车平台并应用平台战略开发一系列车型,随后IBM计算机公司的开放式结构设计又把产品平台引入到IT产业。这些企业取得的成功,使得产品平台的概念深入人心,平台领导者一般是产品制造者或者软件商,通过建立模块化结构和开放系统,其他厂商才能依托核心企业的平台开发不同产品。徐晋和张祥建(2006)对平台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做了详细的总结[10]。平台的概念被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例如产品平台、产业平台和多边市场平台。产业平台和多边市场平台的主要区别是,产业平台能够促进创新,而多边市场平台,特别是单纯的交易或贸易平台,仅能够促进交易的便利性。 模块化创新是产品创新平台的主要方式。Baldwin和Clark(1997)定义了产品平台的三个特征,即模块化结构、界面(模块相互作用和交流的接口)、标准(模块遵循的设计原则)。国内的一些学者从产品创新视角研究平台战略的实施[11]。王毅和袁宇航(2003)认为,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采用平台战略能以低成本快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平台战略具有动态性[12]。此外,陈斯琴(2008)则提出了基于创新平台的产业技术创新系统模型,其结构由核心层、开发应用层及创新平台构成[13]。平台首先从企业内部产品平台演变为供应链平台、产业平台和多边市场平台。总之,平台的发展具有动态性,随着产品互补性、功能多样性及兼容互通性不断增强,平台也在不断演化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