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七步法

作 者:
李薇 

作者简介:
李薇,用友软件股份公司

原文出处:
国际商务财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很好地支持企业战略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型企业战略规划落地的主要手段之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源头是战略规划,以战略目标为基础,全面预算来自于企业的长期目标。如果预算没有与公司的战略结合,预算管理所体现的问题就只是短期的、暂时的,预算不能够有效地执行下去,往往只能针对当期的问题,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情况。

       (二)预算编制的过程过于耗时,成本太高

       企业编制预算通常是在四季度启动,到下一年的一季度或者1、2月份预算目标制定才会完成。同时每季或每月都有预算分析,半年可能还会出现预算调整。部分集团企业还采用滚动预算,整个预算编制时间非常漫长。如何判断企业预算编制过程是否耗时过长?成本是否过高?根据笔者对几十家大型集团企业进行的预算最佳实践调研,发现优秀企业的预算目标制定是在9月份开始,12月初完成。评价预算管理成本是否有效时,可以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投入大量精力但在使用预算管理时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那么预算管理的成本、时间应评价为过高。

       (三)预算管理缺乏弹性,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

       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未来发生的情况进行一个预测,有些企业的预算管理已经是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的反应市场变化,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预算刚刚编制的时候是能够反应市场情况的,但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做出相应的反映,即没有一种有效的预算调整机制,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很刚性,灵活性相对较差。二是有些企业目前使用的预算方法以前是可行的,但是现在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了,现在不可行了,应及时调整预算假设及预算方法。因此预算管理缺乏弹性,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市场的变化。

       企业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调整机制。如果企业的预算目标不能够随着市场情况进行更新,预算也失去了对企业的经营情况预计的作用,同时预算目标和实际完成结果相差比较大的话,对下级企业的积极性打击是比较大的。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颗粒度适度地进行预算调整,如果是进行精细化管理或管理基础好的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可以相对刚性一些,但如果是粗放式管理的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时必须要有一套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

       (四)预算管理更多注重的是成本的减少,而不注重价值的增加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基本上由财务部负责。从部门职能上讲,财务部更关注成本的减少。成本的控制的确是很重要的预算内容,但是成本有效利用才是最重要的。成本不能无限制的减少,企业既要关注节流更要关注开源。如果企业无限制的压缩成本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部分情况下一个部门的成本减少是以下一个部门的成本超支为代价的。

       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预算管理部应该思考的问题,企业应更多的从业务流程上进行梳理,找出增值和非增值的环节,让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增值的环节。

       (五)预算管理只是强调上级下级的命令与控制

       有些集团型企业预算管理流程是自上而下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式预算管理模式是上级把预算目标直接下达给下级,这种方法适合于小企业管理。如果企业规模比较大,上级已经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情况或者脱离了基层实际情况,这种自上而下的目标下达方式就可能会导致预算目标不切实际并且影响到下级企业的积极性。在预算管理中员工的参与度不够,预算管理执行不会到位。这种缺乏参与活动的预算管理不可能很好的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虽然管理层在把握企业宏观发展和目标方面要比下级员工更精准,但是各层的员工对于具体工作事项方面的了解程度比管理层要更深入,有一些信息的优势是管理层所不能知道的。因此,应采用上下结合的预算管理方式。

       二、构建适合本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七步法

       企业如何能通过一些自我诊断的方法确立自己的预算框架?下面笔者将介绍预算管理七步法。

       (一)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全面预算应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开始,分解为支撑年度目标的战略举措,以企业全面预算模型为依托,用以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评价并最终反馈到下一预算年度目标的闭环管理。将公司决策层的战略规划、公司经营层的业务计划、公司财务部门的财务预算和公司考核部门的业绩评估融合一体。所以预算管理过程必须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预算重点和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

       企业的战略来自于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简称“BSC”(Balanced Score Card)于1992年由哈佛大学名师罗伯·卡普兰及大卫·诺顿(David Norton)首度提出。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企业可以将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指标,再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最后行动计划与具体预算项目相结合,形成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预算目标。

       (二)从企业的性质和管理要求出发,确定预算的范围

       在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时,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责任中心进行预算管理,实现分步实施并降低风险。哪些企业要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之内?编制的内容有哪些?哪些企业要编制所有的收入成本资本预算?哪些单位只编制收入预算?哪些单位只编制成本预算?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企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预算编制模型(见图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