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领导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

——基于以青年公务员为主体的调查

作者简介:
杨平,博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领导力、青少年发展; 张恩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11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国际关系; 黎陆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青年演讲、青年领导力。

原文出处:
青年探索

内容提要:

基于全国性调查,对西方主要领导力理论模型即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权变理论在中国公务员群体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并将同事的认可及支持作为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力模型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结果显示,以上理论均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对应于行为理论的实践锻炼被认为最重要,中国情境下的同事的认可及支持也非常重要,个人的能力素质及权宜应变能力则被认为不太重要。回归分析表明,青年公务员的基本人口特征、任职特征、领导使命认知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显著地影响着青年公务员领导力的塑造。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5.02.004

       中图分类号:C913.5;C9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5)02-0025-06

       青年公务员是公务员群体的核心主体之一,具有公务员与青年的双重特征。作为代表性青年群体之一,青年公务员是公共权力的重要承载主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的状况。本文所讨论的青年公务员是指,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它不局限于行政机构,在党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都属于本文青年公务员的范畴。

       领导力的核心是影响力,领导力的来源多样,职位是影响公共领导力的重要因素。作为青年和领导干部的复合体,探究青年公务员的领导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全面了解青年公务员的状况,进而加强对青年公务员的队伍建设与管理。

       一、文献回顾

       关于领导力的概念界定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做了较多研究,提出了各种看法。现代意义上的领导力研究主要源自西方,大致经历了特质理论(即强调领导者个人独特的素质)、行为理论(即关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情境理论(即重视环境的作用)、权变理论(即领导者根据环境的变化相应变通的能力)[1]。国内方面,刘峰教授率先提出了领导力的“十力”模型,即领导力包括决断力、洞察力、亲和力、激发力、凝聚力、学习力、影响力、应变力、执行力和综合力[2]。陈小平等认为,领导力是可以达到高绩效的个体的内在特性或者行为表现[3]。综上,国内外的研究者对领导者的素质十分关注,对国外领导力理论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了尝试,但实证研究较少,对公务员群体领导力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青年公务员这一群体的领导力状况进行了探讨;对国外领导力理论的国内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此外,本文还对青年公务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为了解现阶段青年公务员领导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课题组对地方党政青年干部进行了一项系统的问卷调查①。问卷内容包含了五种领导力模型,分别用“先天特征素质”代表特质理论、“一系列实践锻炼”代表行为理论、“特定条件下的机会平台”代表情境理论、“个人的权宜应变”代表权变理论,而用“同事的认可及支持”作为中国背景下领导力模型的一种探索。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方法进行,配额依据为调查对象的单位类型和行政级别,调查样本来自于12个省26个地级市,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每个样本地级市的目标样本为100个,共发放问卷2600份,形成有效样本2372个,问卷有效回收率91.2%。调查实施从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为尊重调查对象的隐私和获得合作,本次调查采取完全匿名调查。调查样本中男性公务员占到57%,女性公务员占43%;公务员平均年龄36岁,其中45岁以下青年公务员占比为81.2%,是本次调研对象的主体;大专及以下学历公务员占20%,拥有本科学历的公务员比例最高,达到62%,研究生及以上公务员占17%;来自行政机构、党委机构、其他机构的公务员分别占59%、15%和26%;副科及以下公务员占65%,正科级干部占18%,副处级干部占14%,正处及以上干部占比为4%。调查样本在基本分布上具有代表性。

       考虑到因变量的二分特征,即公务员或者认可特定领导力模型,或者不认可特定领导力模型,因此本文采用了二元逻辑斯蒂回归(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来估计青年公务员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二元逻辑斯蒂回归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的情况。不同于线性回归,逻辑斯蒂回归的目的在于估计行为发生与否(发生为“1”,不发生为“0”)的概率是如何受到自变量的影响[4]。逻辑斯蒂回归先对二分名义变量进行逻辑(Logit)转换,然后再以转换后的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根据逻辑斯蒂回归框架,本文的假设模型可以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逻辑斯蒂回归的回归系数是逻辑转换值的回归系数,通常需要取自然对数转换为发生比(Odds)才具有实际含义[5],下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主要基于发生比的解释。

       三、青年公务员领导力现状

       地方党政青年公务员对五种领导力模型的认知,包括“先天特征素质”、“一系列实践锻炼”、“特定条件下的机会平台”、“个人的权宜应变”和“同事的认可及支持”五个模型。

       调查结果显示,有46.7%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实践锻炼”非常重要,认为“同事的认可及支持”非常重要则占到了受访者的45.5%,认为“特定条件下的机会平台”非常重要的受访者有36.6%,而认为“先天特征素质”非常重要的比例最低,只有26%。将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比例相加,“同事的认可及支持”占91.2%,略高于“一系列实践锻炼”的91.1%,“特定条件下的机会平台”则占85.7%。“先天特征素质”比例为73.4%,比例仍为最低。

       与西方强调个人能力差异不同,国内青年公务员认为实践锻炼和同事支持对领导力的影响更为重要,而个人素质特征和权宜应变的能力则相对不重要。这可能与中国历来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有关,也可能与组织内部竞争机制以及公共部门强调公共性有关。

       四、青年公务员领导力影响因素

      

       表1呈现了本文对青年公务员领导力塑造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为了全面地考察影响青年公务员领导力塑造的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纳入了青年公务员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基本人口学变量,单位类型、行政级别等任职特征,人均GDP作为反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此外,我们还纳入了青年公务员对领导使命的认知,即担任领导的使命是服务公众利益还是政绩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