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网络政治段子的认知与态度探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士桢,韦文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青少年问题、社会工作; 韦文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本访谈研究通过探究青年对于网络政治段子的认知与态度,归纳网络政治段子青年关注群体的基本特征,分析网络政治段子的传播对其社会认知、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作为网络政治段子的最重要受众群体,网络政治段子传播已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在对待各种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上,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其娱乐性,享受背后的社会民主氛围,并期望就此表达自己的各种政治观念和需求;网络政治段子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影响力,特别是负面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加强民主化建设,保障青年的言论自由的同时对网络政治段子加以引导,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5)01-0001-05

       DOI:10.16320/j.cnki.sdqnzzxyxb.2015.01.002

       网络政治段子的概念来自于对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段子、网络段子概念的延伸,即以网络为载体与媒介进行传播的政治段子,它是一种独特的网络话语方式和文学方式,因其简短、诙谐、锋利、反映现实等特点使之迅速传播、流行。青年作为网民的最重要群体,是网络政治段子接受与传播的主体,网络政治段子对青年网民的社会认知、政治思想与意识都有重要影响。探究青年对于网络政治段子认知与态度,以及网络政治段子对于他们思想意识及行为的影响,对于正确把握青年在网络政治段子传播过程中的思想动向,有效引导网络社会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访谈收集资料。依据方便原则,采取随机抽样,对14名在京青年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对其就网络政治段子的认知与态度以及网络政治段子对他们的影响做深度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并作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网络政治段子是青年获得“非主流”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同青年群体对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存在着差异。

      

       一、不同青年群体对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存在差异

       访谈发现,在对网络政治段子的关注及接触度上,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男性更关注网络政治段子,而女性很少关注且不感兴趣。访谈对象中的两名女青年分别是在校大三学生(被访者C)和超市售货员(被访者G),她们表示:“有听说过,偶尔听到过我们班男生在讨论,不过很少接触,基本上不会关注这些东西,也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些东西男生会比较感兴趣吧……一些调侃领导人啊什么的段子,很多男同学张口就来,而我觉得很无聊。”(被访者C)“不知道,没听说过……上网也没见过这种东西,也不感兴趣。”(被访者G)当被问及是否感兴趣时,得到的答复都为否定。而在男性被调查者中,除一名快递员(被访者L)和一名水果摊主(被访者M)外,其余9人都表示对网络政治段子感兴趣。可见青年对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当然研究中女性样本较少,可能在反映问题的准确性方面也有些影响。

       调查的结果还显示,青年的学历与对网络政治段子的关注度成正比,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网络政治段子的关注越明显,对其认识也越深。初中学历的个体户I说,“没啥看法,有点难了这个……有时候看不懂的多”。专科学历的保安H认为网络政治段子是“无聊的人娱乐,无聊没事干”。本科学历的E则表示关注段子是“对政治关心、在意……以这种形式表达情感与看法”。研究生学历的A表示,网络政治段子兴起源于“民主化进程加快……后现代……权威的解构”。可以看出,学历从低到高,对网络政治段子的兴趣逐渐增高,对其的分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在对待网络政治段子上的性别差异源于男性比女性更关注政治,究其原因:生理上,女性在政治参与的体力和精力上比男性稍弱;心理上,女性更容易对自身的政治能力和素养缺乏信心;思维方式上,女性的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容易受情感左右等都是重要因素。[1]此外,现实社会中男性的参政机会多于女性、政治权利的配置向男性倾斜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参与政治的障碍,这都会影响性别与网络政治段子的关系。而不同学历层次的青年,自身的社会经历和社会阅历以及社交圈存在差异;高学历教育者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与政治素养,较高的政治抱负使得他们对政治参与拥有更多的需求;同时较高学历背景的青年闲暇时间较为丰富,而且有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等,也是影响青年对网络政治段子态度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青年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谈政治色变”情况,对青年群体而言,“政治”依然是个敏感词汇。当我们提出网络政治段子传播的相关问题时,被访者往往具有很强的防备心理,“没有听过”、“不知道”、“从来没有转发过”是回答的高频词。被访者往往首先打量调查者并询问调查的目的,在调查者明确自己的身份并重申调查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时,被调查者才肯接受调查。在访谈过程中被问及是否接触和转发网络政治段子时,一些被试立即连声回答,“从来没有接触,也从未转发”,表现出极高的警惕性。这在一些社会青年身上尤为突出。分析其中原因,网络政治段子特点就是以戏谑和嘲讽的方式对现实不良政治现象进行揭发与批判,很多时候会涉及社会热点及敏感问题。同时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以言论和思想治罪的传统,存在于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极左”意识的残留,都会影响到青年对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特别是社会青年,接触社会时间长,范围广,警惕性格外高,这也是网络政治段子流行于熟人圈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