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断进行服务创新逐渐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紧密的供需关系,其创新发展空间大。数据显示①: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9.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GDP的18%;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GDP的18%。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比西方发达国家高8%~10%。在此情况下,物流企业积极进行服务创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不但能为制造企业提供更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与联动发展,而且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 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进行服务创新所需的资源日渐复杂,即使大型企业也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1],而必须跨越企业边界,吸收与整合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能力[2-3]。物流企业也是如此:要进行服务创新,不仅仅需要内部资源,还需要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外部信息、知识和资金等,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4],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往往需要缔结联盟,通过企业间合作来提升服务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服务创新绩效。而就创新过程而言,把握动态情况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柔性,通过从所处的企业网络中获取异质资源来提高自身应对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 本文借鉴Granovetter的理论成果[4],从网络嵌入的视角出发,采用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的分类方法,分析物流企业在所处网络中的嵌入情况,引入“动态能力”这一中介变量,并将之细分为创新能力和预测能力,构建网络嵌入→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研究物流企业的网络嵌入对其服务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嵌入性理论 “嵌入性”(embeddedness)表示组织可能获得的潜在机遇,而这取决于组织所融入网络的类型[5]。企业在所处网络中的位置和所维系的关系决定了企业能否把握住机会[6]。嵌入性会提升企业的外部认知水平,即外部人员对企业的形象、声誉和影响力的认知水平[7]。Granovetter于1985年首次将网络嵌入划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并被学者在后续研究中一直沿用,成为最为经典的嵌入性分类框架。 结构嵌入反映的是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Burt认为,成员通过适当地架构对外关系可以有效地从外界获取信息,并通过控制他人对信息的获得而对他人产生影响。为此,他特别提出结构洞的概念[8]。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正是结构洞的位置。王鹏认为,处于结构洞位置的物流企业能够掌握更多的网络资源,更易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绩效[9]。王海萍认为,物流企业应充分把握结构性嵌入所提供的潜在机遇,只有增加与制造企业的弱联结数量、提升质量,强化企业间的互动、情感和互惠等行为,逐步将弱联结转化为强联结,才能提高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10]。 关系嵌入反映的是企业嵌入所在的关系网络中并受该关系网络的影响。关系嵌入注重彼此的互动,成员们通过与其他成员联结来分享更多的信息和知识[7]。Chen和Wang认为,关系嵌入是指企业与当地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顾客共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个人网络,这种非正式的网络关系使得各组织彼此扶持、交换信息、进行意见沟通[11]。Lin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网络嵌入性越强,则企业的创新绩效越好。企业通过建立合作联盟来加强自身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12]。企业所处社会网络的不断扩大、企业关系的持续变化,需要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关系网络建设来从周边环境中获得资源和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绩效[13]。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其与客户、供应商、政府、中介机构和竞争者都存在紧密联系,吸收、整合网络资源会使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得到显著提高。 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物流企业在所处网络中的网络嵌入对其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2 动态能力理论 Teece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动态能力,并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14]。Zollo和Sidney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稳定的集体学习模式,能使企业通过系统创造或调整运营规则来提升自己的效能[15]。 借鉴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使产品快速上市、有效掌握变化万千的商机所形成的一种持续地建立、调适和重组其内外部各项网络资源的弹性能力;动态能力可细分为创新能力和预测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从外部学习、吸收并内化知识而形成自身优势、利用市场时机而获利的能力。李妍和梅强通过研究发现,网络嵌入性的各维度都对创新动力具有促进作用,企业通过创新动力对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16]。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网络中心性高、合作关系数量多和网络成员间的联系较强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17-20]。针对制造商与客户的桥梁——物流企业,本文提出假设2和假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