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本质:对我国青年研究的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远杰,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青年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与社会、国家之间具有历史、现实、伦理价值的实然统一性。由此出发,反思当前我国青年发展研究,就存在一般性指标、生存性指标过重及研究流于普遍化的问题。从而,我国青年发展研究应强化青年发展的本质指标与内在指标,建构与深化具体、历史与自我价值性的“个化”研究范式。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89(2015)01-0011-08

       综观目前我国的青年发展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理论研究”式微的现状,尤其缺乏关于“青年发展”的本体论思考。毋庸讳言,青年发展的本质是一切青年发展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对青年发展研究具有根本指引性。就此而言,没有建立在青年发展本质基础上的青年发展研究,至多属于青年发展的“外在性”研究,也就存在较大缺失性,当前我国青年发展研究就普遍表现于此。虽这种缺失可一定程度地归咎为脱离了青年发展本质,然加以深究,却不难发现过于彰显“外在性”的全球性青年发展指标又是我国青年发展本质探究失语的深刻缘由。

       一、青年发展本质:两个向度的阐述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反映事物客观而普遍的内在规律。纯粹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不受人类主体价值的影响,而人文性事物的本质属性除去自然本原之外,还必须反映特定人文世界的本质特征,进而由“自然”与“人文”共同固化为事物的根本特质。青年发展是一种“人文类型”,反映“普遍人文”本质,同时这种普遍本质又必须融化于“特定人文”之中。这种“特定人文”就是反映为人类历史与现实存在的客观的民族性与国家性,马克思称之为“真实的共同体”。根据马克思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此即本质寓于普遍性及特殊性之中。

       (一)青年发展体现为一种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

       “青年”,其意指具有特定属性的社会实在物,是历史的、社会的、具体的“人”,有其必然的本质特征。一般,青年指介于少年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存在一个一般性的年龄范围,但此年龄范围存在国际与区域性差异。必须指出的是,“青年的本质最主要的不是年龄的差异,甚至不是青春期,而是其没有被社会化、没有被角色化、没有被职业化,是社会分工前的‘人’,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人”[1]。以“过渡期、转型期与年龄”等来对“青年”进行界定只是对其外延的反映,“本质才是青年概念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国际一致视青年为“社会化的一个阶段和向成人过渡”,几经变革,欧美国家将青年的本质重构为“人生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主体将获得最主要的社会资格能力,做出那些影响他未来一生的重大选择和决定”[2]。这种重构实现了对普遍传统的超越,突出赋予了青年以三大特质:一是主体的社会资格能力,二是主体的自我抉择性,三是抉择的人生影响力。据此,青年的本质即为主体对人生取向作出自我选择社会资格能力的重大阶段,也是青年发展的基本标志。此三大特质中,青年自我抉择权力的实现及自我抉择能力的形成处于核心地位,它在最大意义上将“青年”从人的生命历程中区分出来,是“青年”的根本标志,反映了普遍的人的自由本质。

       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其一切学说的旨归,“人在本质上是自由自在的存在”[3],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人只有摆脱了物役与人役,成为主体自在、自为与自觉的劳动者,充分展现人性与自由,才能在根本上实现人的解放。其实质即指出了人的自我抉择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马克思在对劳动异化与人的异化进行批判与反观时,认为造成异化的本源即是人失去了自我抉择的劳动自由。他指出劳动是“人的发展”的唯一途径,其目的一是否定“抽象化人的本质”,二是为了揭示人只有通过具体历史社会现实下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才能完成社会改造与自我实现的规律。“自我抉择”体现了人的劳动实践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创造自身现实的、历史的总体生活的过程,这种总体生活就是波普尔所说的人类生活的三个世界:“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4]。自我抉择是人本性中的“需要”的反映,当它转化为普遍的人的劳动实践的时候就变成了人自身的发展史和实践史,同时也成了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马克思认为人自由劳动的历史即真正的社会发展史,人的全部生活世界构成了人类历史的总进程。

       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精髓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的本质体现为三方面:一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言之人是“关系物”或“群体人”;另一方面,人是劳动的动物,即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劳动实践中的人;再一方面,人是有意识和能动性的动物,劳动是主体自由意识支配下的劳动[5]。由此可见,人是具有自由意识支配性的、具有劳动属性的群体性动物,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这是马克思从人的历史实践活动来对人作出的规定,即人是统一于实践的能动主体,而非抽象物,实践是人不断以自己为对象性活动而进行不断创造的过程,人作为自身“劳动”的对象,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存在。黑格尔式的“纯粹劳动”和“绝对意识”都不能代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统一于历史、社会及自我自由意识的劳动实践。人以自己为对象的劳动实践“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复归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是说“马克思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说明人的本质,他把社会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根本特性,反映了在实践活动中作为总体性的人的本质结构——自在与自为、既定性与创造性的统一”。[6]人的本质只有在具体的历史社会实践中能得到“不断生成”与“反思性创造”,是人在不断追问“人是什么”和“人应该是什么”的实践中展开了具体的劳动实践,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史”的观点及人是随不确定实践而具有不确定性的主体。马克思说“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