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10-0050-04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253/j.cnki.ddjjg1.2014.010.01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7-716:39:12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由来已久。最早提出是在1982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双重“首都圈”设想。1996年《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引入“首都经济圈”的概念,进一步突出北京和天津的区域经济核心地位。进入21世纪,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速。2004年京津冀三方达成“廊坊共识”,正式确定“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同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京津冀一体化升级到国家层面。到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30多年过去了,但京津冀一体化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本文在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全面准确把握京津冀一体化的内涵 区域一体化就是不同参与主体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形成既合作、妥协,又竞争、抗衡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竞合关系的状态。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区域一体化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使各利益主体达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取得经济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效益。因此,京津冀一体化既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区域协调发展前提条件。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有序流动,从而实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效能,使京津冀三地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一体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1]。就过程而言,京津冀一体化包括采取各种手段消除三地经济之间的障碍,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三地之间经济鸿沟的消失,产业发展水平悬殊程度的下降,促使经济发展水平向平衡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就是三地之间的生产要素再配置过程和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最佳配置的状态,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形成组团式发展,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可以理解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这一目标一种途径。需要强调的是,京津冀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是经济发展的平均化、一城化和同质化,其中的关键是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提高市场化程度,改善区域之内的效率,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体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2]。 (二)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即区域内的公民所能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逐步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并最终达到同一标准的过程和状态。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公共文体等方面,使区域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做到真正的制度对接、资源共享、要素趋同、流转顺畅、差距缩小、城乡统一。京津冀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需要跨越单个行政辖区的管辖范围,重点解决各种跨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协商对话的途径,对区域公共服务问题谋求共同解决之道,谋求区域公共服务的最佳效益,实现合作共赢[3]。 (三)生态环保一体化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三地为了实现区域内各个主体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通过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与制度,各个主体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环境问题,还要自觉考虑自身区域之外的环境问题,以保证各项有效的环保措施与手段的顺利执行,最终实现区域内各个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实现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 在以上京津冀一体化三个内涵中,经济一体化是基础,生态环保一体化是保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归宿,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最终目标。 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城市是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城镇体系是区域一体化的骨架和支撑。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城镇体系作基础,即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当,功能合理,各司其职。目前,京津冀区域内有十三座城市,其中北京与天津是两座超大型城市,河北省下属的十一座地级市,除石家庄与唐山以外均为中小城市,且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悬殊,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北京、天津是区域发展的“双核”,综合实力最强,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落差。2012年,北京市、天津市城镇人口比率分别达到86.20%和81.55%,已达到高度城镇化阶段。而同年河北省的城镇人口比率只有46.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均GDP方面,河北省不仅远远低于京津两市,也更是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市体系中群中,河北省的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京津两市。北京、天津两市在京津冀城镇体系的发展中历来备受瞩目,获得较多的资源支持,而河北省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得到的支持与帮助远远不足[4]。 由于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大城市缺乏,造成经济联系断裂。一方面,北京和天津与其周围城市区位差距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城市不能很好地衔接,导致经济辐射作用弱,产业带动能力差。另一方面,中等和小城市发展不足,也难以承接中心城市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产业规模,对北京、天津的经济支撑力相对不足。因此京津冀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范围较小,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强的周边城市对其更外围城市的辐射作用则更弱,整个城市群经济扩散效应缓慢,导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基础薄弱,协同发展任重道远。可以说,京津冀城镇体系合理形成之时,也就是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