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田保税区发展的现状 福田保税区自1991年5月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海关、边检等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地缘和政策优势,积极探索按国际惯例运作,抓住机遇,艰苦创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截止1996年底,累计基建投资37.01 亿元,排全国15个保税区第二位,已开发土地约1平方公里, 竣工房屋面积达37.22万平方米,占全国15家保税区第4名。建有直通香港的专用通道,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截至1997年6月底, 福田保税区内注册企业达413家,其中外资企业占80%。累计合同投资总额111.61亿港元, 其中协议利用外资99.73亿港元,实际利用外资25.54亿港元。 功能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福田保税区的仓储物流开发顺利,成效明显。区内仓储物流企业货物存仓率一般在70%以上。1996年5 月福田保税区海关挂牌运作后,每周进出境的货柜车平均达880多辆; 今年上半年,每周进出境的货柜车平均达1200辆。同时,福田保税区还注重发展出口加工业,一些大加工项目如赛意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美福瓦通纸品加工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档次高,投产后将成为保税区支柱产业之一。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福田保税区原是一片由深圳河冲积而成的淤泥滩,平均淤泥深7米,基建难度高、投资大、时间长, 因此功能开发起步较晚,但经济效益已开始体现出来。仅1996 年一年进出口货物达12.58万吨,货物总值5.41亿美元。截止1997年6月底,累计进出口货物55.28万吨,货物总值达10.13亿美元。1996年度,财政收入3.12亿元,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排名第二。1997年上半年,保税区海关征收关税1080万元;进出口货物22.698万吨,进出口金额19677万美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4倍和71.1%。福田保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无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位和作用初步得到发挥。首先,已初步显示出了沟通国内市场的“转换器”作用。如保税仓储货物,一半是由境外转发内地的。其次,保税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技术先进的项目落户区内,这一方面为我们培养了技术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另一方面为我们引进技术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再次,在体制改革某些领域也起到了先行试验作用。第四,保税区在深圳市第二次创业中的排头兵作用日益突出。保税区目前已成为深圳市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九五”期间乃至深圳第二个十五年建设中,保税区的作用将继续得到加强。以福田保税区为例,规划至2000年,区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市规划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进出口贸易额相当于全市的1/10。与此同时,保税区还将继续在吸引外资、出口创汇、 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福田保税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福田保税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经济实力还不强,对深圳市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也非常有限。这除了办保税区的时间还比较短、受到国内外经济大气候制约等因素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国家诸多部门对保税区的定性和贸易政策设定未统一,给保税区运作带来许多困难。如海关强调保税区是我国关境内特殊监管区域,经贸部外汇管理部门将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允许保留现汇和开设外汇帐户,而税务部门则把保税区视作境内企业,流转税按国内企业征收,生产性企业和贸易所得税定为15%;财政部门目前从理论上认为可以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国内贸易公司卖产品给保税区企业,若视同出口,则应该退税,但无具体操作上的规定。在贸易政策的设定上,由于经贸部门把保税区企业视为境外企业,因此保税区企业必须经过国内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才能卖断国内产品,再开展国际贸易。而税务部门则规定,保税区企业真正将货物卖到境外,才能给予退(免)税,财政部门内部倾向可以同意货物出口到保税区,就“视同出口”,“予以退税”,退税给国内贸易公司,但税务部门目前还不认同这种作法。 (二)有关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和理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税区的发展和运作效率的提高。一是财税机关未设立,对区内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无法返回部分给企业,无法在某些税种上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减免,无法对经营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也不利于保税区积累资金滚动发展。二是驻区边检机构和编制没有到位,边检上班时间不能与海关同步,旅检业务只能开展一小部分,无法使人员、车辆、货物24小时自由进出香港和保税区。三是海关方面现有到位人员也不能满足“全天候”开关的需要,总的开关时间不足;在监管模式上,“一线放开、只管二线”尚未完善。 (三)以国际贸易为突破口带动保税区发展的功能开发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保税区发展速度和整体效益的提高。比如我局设想以国际贸易作为龙头和突破口推进功能开发,带动保税区全面发展。这些年来,尽管我局作了巨大努力,贸易的发展及功能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大部分注册贸易公司未真正入区办公,已开工建设的商贸楼进展缓慢,投入运作的国际商贸中心人气不足,保税区在贸易方面的重点投入与贸易开展的成效不相称。究其原因,作为刚刚起步的福田保税区,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把重点和突破口定在发展国际贸易,自然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其发展和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