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有机马克思主义?

——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志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正在生成中的新学说和新流派,因其独特的中国元素而特别引人瞩目。有机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髓,借鉴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智慧,结合有机哲学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有所发展。在精神实质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深度契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无启发,也有望对全球生态文明转型产生广泛影响。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6 期

字号: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成中的新学说和新流派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每当人类面临各种严重危机,人们就会“回到马克思”去寻找智慧,不管有些人如何有意无意地漠视或诋毁马克思主义。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态危机凸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再次“回到马克思”:或者像安德烈·高兹等人那样,结合生态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探讨“生态学的政治化是如何可能的”,或者如詹姆斯·奥康纳、约翰·福斯特等人,挖掘阐发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生态唯物主义等“红绿”思想,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向政治生态学批判,发展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学的角度敲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生态丧钟’”①。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有一批以小约翰·柯布博士为领军人物的过程哲学家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也从自身的角度对生态危机展开了反思。经过长期酝酿,逐渐将以怀特海为宗师的有机哲学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结合了起来,特别是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互动的过程中,最近正式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Organic Marxism)新学说,并正在兴起一个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新流派。②

       笔者第一次听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是在2013年八月份。当时我赴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大本营、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访学,合作导师就是小约翰·柯布博士。第一次与柯布博士会面交谈时,他明确地谈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的,资本主义最终会毁灭自己,美国正在证明这一点。并且他坦承自己一直都自认是马克思主义者,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者(Whiteheadian Marxist),或者“有机马克思主义者”③。

       经过深入交流了解到,柯布转向生态关怀,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发生于加州圣芭芭拉的石油泄漏事件,这引起了他对生态危机的关注。1972年,柯布出版《是否太晚?》一书。按照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哲学系主任、《环境伦理学》杂志主编尤金·哈格罗夫(Eugene Hargrove)教授的考证,这本书是“第一本由一个哲学家独立写作的、以书的篇幅来讨论环境伦理的专著”④。柯布当时就预见性地警告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并提出要适当调整国家事务的优先顺序。其后的几十年间,柯布写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并出版了几本重要著作,包括与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查尔斯·伯奇(Charles Birch)合著的《生命的解放》(1982年)、与稳态经济学创始人赫尔曼·达利(Herman Daly)合著的《为了共同的福祉》(1989年,该书1992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大奖)、《可持续性》(1992年)、与克里福德·柯布(Clifford Cobb)合著的《绿色GDP》(1994年,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绿色GDP概念)、《地球主义者对经济主义的挑战》(1999年),等等。⑤其一以贯之的使命,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反自然性和反社会性,并以有利于环境、共同福祉和可持续未来的、建设性后现代文明为替代方案。当时该替代方案还没有明确叫做“生态文明”。随后,特别是在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率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的战略任务,这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历史性的一步”⑥,鼓舞柯布明确了生态文明就是这样一种替代方案。

       在柯布思想走向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在整个有机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王治河和樊美筠博士两位中国学者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先后加盟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大本营,与柯布博士一起创建了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主要宗旨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生态文明。该研究院创立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世界上最早且最大的关于生态文明的国际论坛之一,从2006年至今,与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一些中国高校合作,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有数百位中国学者参与论坛。以论坛为桥梁纽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借鉴、融合,最终孕育出了一种与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相符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2013年6月12日,王治河和樊美筠博士应邀在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演讲,其演讲题目就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这可看作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一词在华语世界的初次呈现。

       在2014年5月举办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正式在国际舞台上登台亮相。著名过程思想家、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柯布弟子菲利普·克莱顿(Philip Clayton)和杰伊·迈克丹尼尔(Jay McDaniel)等人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过程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强调以最新科学方法为智慧源泉、从最新科学吸取洞见,都关怀社会弱势群体而不只是自私自利,都谴责过度抽象的哲学及不关注实践,都强调有机的思维方式,将地球看做是一张生命之网,等等。他们认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西方具有悠久传统的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有机整体主义思想之间,存在深层的有机联系,完全可以整合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即有机马克思主义。克莱顿还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三条宣言:资本主义的正义并非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在气候异常等生态灾难里代价最惨重。⑦

       2014年10月,克莱顿和贾斯汀·海因泽克(Justin Heinzekehr)以《有机马克思主义》(Organic Marxism)命名的专著由过程世纪出版社(Process Century Press)正式出版。该书得到了福斯特、格里芬、王治河、强乃社等学者的高度肯定,可看作克莱顿版本的有机马克思主义。

       与以往中国学界对西方思想的追风不同,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成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思想文化已经起到了独特作用。在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只是西方的,也不只是中国的,而是具有“国际风格”的新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