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我国开发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了投资环境,利用外资已具规模,使之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当前,在国家对开发区宏观政策进行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有一些问题需要很好的探讨和处理,现对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供研究和参考。 一、兴办开发区与开发区数量控制问题 兴办开发区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发达国家早有兴办“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我国建立经济开发区的十多年实践证明,在科学划定小面积的区域内,集中连片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比项目分散建设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样可以率先营造一个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能够综合利用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能够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可以更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和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更有效地安排原材料、产品的供应和运输;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局部投资环境的相对优势,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开发区办好了,可以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树立城市的开放形象,加快城市经济的现代化;一个乡镇的开发区办好了,可能崛起一座新城镇,使工、农业互相促进,安排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关于允许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开发区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有些地方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势头,甚至有的是只圈地或挂牌子的“冒牌”开发区。因此,要加强对开发区的宏观调控,对开发区数量必须加以控制。控制也要有“弹性”,这个“弹性”应以质量为基础,对能吸引外商投资、效益好的开发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效益差的或“冒牌”开发区要严格控制,坚决取消。要把办好开发区和“开发区热”区别开,当前要做两项工作:一要坚持兴办开发区的条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办开发区。二是坚持国家和省两级审批制度,要继续清理整顿,对未经批准,不具备条件的冒牌开发区要果断下马,摘牌子、撤班子、退耕地。 二、开发区建设与土地利用问题 开发区用地问题是开发区建设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近几年,个别地方出现圈了地而未开发的“开发区”,有的开发区虽然建设的情况较好,但占用耕地多了一点。因此,在加强开发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依法对开发区的用地进行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兴办开发区的重要方面也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土地的一条途径。把许多项目集中在开发区里进行连片开发建设,比单个项目分散建设更能节约用地。开发区进区项目的水平关系到开发区的形象,体现开发区投入产出效益。对开发区来说,土地和进区项目都是开发区的生命,既要以项目为中心大力招商引资,把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大、能牵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引进开发区,又要节约每寸土地,依法用地,合理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摆满了1057家外商投资企业和6000多家内资企业,累计实现利用外资20亿美元,1996年完成工业产值193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出口创汇12.52亿美元。可见,只要开发区有好的项目,就可以创造出很高的土地使用效益。 三、开发区优惠政策与优化软环境问题 在我国兴办开发区的初期,国家为鼓励和支持开发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当优惠的政策,一些省市也制定了地方优惠政策,因此,各地开发区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优惠政策上。这对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招商引资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使各地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主要靠政策进行竞争,主要集中在减免税收和降低土地价格上。这种竞争不仅使国家蒙受损失,也使真正的投资者对五花八门的政策产生怀疑。从客观角度来看,开发区之间的政策大战,实际上等于优惠政策的互相抵消,起不到优惠政策应有的作用。 国家对开发区政策调整后,政策优惠已不是新时期再造开发区优势的重要条件,而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经济体制、完善的功能、管理和服务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建设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开发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从政策大战向率先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再造开发区的新优势。首先,要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开发区的管理要尽快做到规模化、法制化。开发区内部的行政管理应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即“行政管理与经营性管理分开”的原则,适当强化开发区管委会的综合管理职能。二是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要素市场。三是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体系,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审批“一条龙”的全程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彻底清理和解决乱收费问题。四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险基金,对养老、失业、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五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开发区功能与产业结构问题 国家在开始设立开发区时,强调开发区的资金要以利用外资为主,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开发区类型的增多,还必须注意对开发区的分类指导,不断完善开发区的功能,优化产品结构。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看,其规模有大有小,位置有的紧靠老市区,依托母城兴区,有的位于港口,以港兴区。因此,在功能上和发展方向上要因地制宜,紧靠老市区的开发区,应与老企业改造相结合,发展技术先进型的工业项目;离老市区较远且规模较大的开发区,应按新城区进行规划,除发展工业项目外,还应配套发展商业、金融、仓储、运输、房地产、信息咨询、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高科技园区,应跟踪世界科技新潮流,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省级开发区应从各自特点出发,增创自己的优势,以资源深加工为重点,选择效益好的各类项目。在产业结构上要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着重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