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父母虐童事件令人唏嘘。虎毒尚且不食子,这些父母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孩子下毒手? 其实,这不过是父母心理焦虑的一种极端化表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焦虑似乎成了一种时代病。殊不知,父母如果将焦虑转嫁给孩子,就会给孩子施加成长的重压,甚至会扭曲孩子的性格。 故事一:打骂孩子,释放愤怒情绪 8岁的小兵对爸爸又爱又怕,爸爸心情好时,会带他去钓鱼,给他做木头手枪,陪他玩变形金刚。但是,爸爸爱生气,一生气就拿小兵出气,骂他是“畜牲”,用鞋底抽他屁股。所以,小兵见到爸爸总是很紧张,生怕哪句话不对,哪件事没做好,又惹爸爸生气。 小兵的爸爸也自知打骂孩子不对,但就是忍不住。在他的记忆里,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个暴君,爱摔东西,爱打老婆孩子,特别是喝醉酒后,家里总是一片狼藉。为了逃避父亲的暴力,他经常躲到同学家里,偶尔做了坏事,那就更不敢回家了,连跳进河里一死了之的心都有。从小受过皮肉之苦,他深知其味,当了爸爸后,尽量对孩子温柔一些,可是心情不好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像只有大吼几声或者拳打脚踢一番才能排解。 分析: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在代际间投射和延续,这也是通常说的暴力具有遗传性,其实,真正遗传的不是暴力,是“关系”。棍棒底下成长的孩子,内心埋藏的愤怒情绪无法得到释放,成年后,一点点小事都会让他们的情绪反应非常强烈,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情绪投射到弱小、无助的孩子身上。另外,面对问题,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除了暴力,别无他法,因为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这种方式。 故事二:逃避现实,寄希望于孩子 小雅发现,妈妈对她越来越严厉了,妈妈规定:每天的作业错误超过两个,那就要打手掌;每次考试如果低于95分,那就“一个星期不准出去玩,两个星期不能看电视”。小雅遇到难题不会做,妈妈就会生气地骂:“笨猪!死脑筋!”“我怎么生出你这么没用的孩子!”妈妈还经常翻她的书包,上次,发现一本漫画书,小雅说是找同学借的,妈妈不管,当即将它撕掉,说:“这些闲书统统不许看。”小雅委屈的眼泪在眼眶直打转。其实,妈妈也有苦衷。去年年底,她参加了大学同学聚会,十多年不见,同学们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出国的出国,好不风光。而小雅妈妈却15年如一日,一直在一家小单位做档案员,估计再过20年,她也仍然如此。分别时,大家相约,10年后再相聚,这让小雅妈妈心里升腾起希望:10年后,如果小雅能考上名牌大学,作为母亲的她,会是多么荣耀!于是,她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女儿学习的关注上,因为,女儿就是她全部的希望。 分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都铆足了劲要抢占制高点,但事实又往往并不如人意,于是,自己逃避竞争带来的挫败感,将“赢”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父母的赌注。在现实生活中挫败感越强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要求就越苛刻,因为孩子是他竞争的主要甚至唯一筹码。 故事三:情感空虚,儿子成了救命稻草 12岁的涛涛现在非常害怕回家,一到家里,就感觉自己成了囚犯。 3年前,爸爸抛弃了他们母子,妈妈抱紧涛涛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妈妈争口气!”有家里的两套房子作经济后盾,妈妈辞去工作,专心在家里“培养”儿子。妈妈对涛涛的管理非常严格,每一分钟干什么都有详细的规定:吃饭不能超过一刻钟,洗澡不能超过5分钟,做作业如果走神,那要敲脑袋。涛涛的神经每时每刻都绷得紧紧的。有一次,妈妈买回一大摞试卷,要求涛涛每天晚上做两张,涛涛抗议,妈妈生气地打了他一耳光,涛涛仍然倔强:“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妈妈急了,一头向墙撞去,边撞边哭:“我现在就剩下你了,连你都不听我的,我活着还有什么价值?”涛涛吓坏了,忙抱住妈妈说:“我一定听话!一定听话!” 分析:每个人都渴望在大千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愿望常常会遭到重创,于是,有的父母便将父母职责作为体现价值的主要渠道,以独断专行、控制、耍孩子气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会想:“连孩子都不听我的,我还有什么价值?”“孩子都敢和我顶嘴了,我在他眼里算什么?”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出现,父母对孩子发号施令,孩子如不服从,则大发雷霆,棍棒“侍候”,通过行使家长特权来体现自己的地位。 故事四:他成功了,才是我真正的成功 陈壮的爸爸来自农村,凭着自己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坐到了重点中学副校长的位置上。壮壮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对他讲:“你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一定会比我更出色。”壮壮上学后,学习成绩只是中等,口头表达、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毫不出众,唯一的爱好是做手工。这让爸爸很着急: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这让天天给人讲教育理论、讲教育方法的爸爸的脸往哪儿搁啊? 于是,爸爸决定对壮壮严格要求,收起了壮壮的全部手工工具,给他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明确了奋斗目标:五年级期末考试争取进入全班前三名。爸爸规定壮壮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6:40开始背课文,晚上10点以前不准上床,做作业时不能跑到客厅超过两次,吃饭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爸爸的严格监督下,壮壮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五年级期末考试,全班第一。爸爸大受鼓舞,又给他制定了更宏伟、更远大的计划:小学升初中,考全市第一;初中毕业,考全市重点高中;高考,考名牌大学。“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夺得制高点,你才能有卓越的表现。”爸爸郑重地告诉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