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焦虑

作 者:
张昕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科学·新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不知从何时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开始风行,而今则愈演愈烈,很多父母奉之为圭臬。于是,孩子不到1岁参加早教班,2岁学小提琴,3岁学英语……殊不知,这种完全违背生长发展规律、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恰恰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焦虑从何而来

      教育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一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把孩子本应拥有的欢乐童年变成了“苦难童年”。曾经有这样一桩家庭悲剧震惊了社会,浙江金华一个13岁男孩命丧在自己妈妈手中,而起因只是因为周末的早上赖床不起,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位母亲在高校工作,平时对孩子疼爱有加。是什么让一个母亲对亲生儿子痛下杀手?其原因是长期的教育压力导致的焦虑。当某种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反复出现的时候,负面情绪的积累导致过激心理出现,行为失控,于是悲剧发生了。

      这个案例虽然极端,但类似的这种焦虑情绪在很多家庭中却相当普遍。想想当今的孩子,不到1岁开始识字,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学算术,两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开始学小学课程,成为了绝大部分孩子正在经历的生活轨迹。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为输在起跑线上了,孩子的这一生就完了,他们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起跑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先焦虑紧张了,当孩子稍微有些能力,更是拼命地给孩子填充知识、技能,结果孩子承受不了,累倒在起跑线上。

      焦虑是家长内心冲突的投射

      [案例回放]

      “我最害怕发成绩单的日子,考不好,就会挨顿批。”今年9岁、刚上三年级的乐乐一脸忧虑地告诉记者,滴溜溜的大眼睛里流露出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疲惫。“有一次我外语考了98分,本来以为爸爸妈妈能表扬我一下,结果就因为丢了两分,被妈妈整整‘念叨’了两个小时。”因为担心看动画片影响学习,乐乐的家里没有安装数字电视,没有电脑。周末,乐乐还要参加拉丁舞、围棋2个特长班。平日放学后,妈妈还给他增加了奥数、英语2个学习班。

      [家长独白]

      孩子累,我们也知道,也心疼。可是现在孩子们都比着学,人家都上各种学习班,咱也不能落后啊。不是有句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嘛!一学期这几个特长班上下来,光学费就五六千,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虽然拿出这笔钱也挺吃力,但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希望孩子能比我们强,比我们有出息。

      [专家解读]

      起跑线焦虑的产生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家长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深深体会到竞争的残酷,自身充满着焦虑感。当家长的焦虑情绪转化成为内心冲突,而又无法化解,就会把它投放在孩子身上,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度培养,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的生长发展规律。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尽早地学习文化知识,孩子就会在未来社会里充满竞争实力,优于他人,不会再遭遇自己遇到的挫折。当一些早教机构或者培训班的宣传语正好切中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时,孩子的童年便被各种学习班无情的占据了。

      其次,家长在儿时的成长经历里面,有一些未完成的事情和愿望,比如,童年由于经济条件原因,无法学习钢琴,跳舞,绘画等。为人父母后,这种“未完成情结”就会推动他想通过孩子的学习来补偿自己童年的缺憾。

      第三,成人之间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当自身能力无法应对竞争条件时,很可能将伴侣或孩子作为竞争的砝码、炫耀的资本。孩子被迫沦为攀比的工具。为了让孩子成为佼佼者,家长便将各种学习班、艺术班填满了他的整个童年。

      第四,还有一部分人群,由于夫妻关系不和睦,原本应该投入到配偶身上的精力和能量无法投入和释放,于是全部转嫁到孩子身上,表现为对孩子的要求、期待值更高。为了让孩子具备更多的竞争能力,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和特长,生怕输在起跑线上。

      最后,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了生存恐慌和焦虑。如今,“幼升小”、“小升初”、“高考”,一道道升学的关隘成为家长们的一个个心结。以前人们常说“高考改变人的命运”,现在对命运的焦虑已经蔓延到幼儿园,甚至孩子还没生出来,家长就开始盘算孩子的户口和学籍问题。在学校,老师的职称、待遇等都与学生成绩、升学率挂钩。竞争激烈残酷的教育大环境给家长、老师和学生带来了集体焦虑。

      别用爱的名义摧毁孩子

      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孩子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忧心忡忡地说,“我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初中,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考不上名牌大学,以后就很难找到好工作。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我这辈子不就完了吗?”其实,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平时父母是怎么对他们说的,孩子的焦虑情绪绝大部分是家长灌输“传染”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摧毁是用爱的名义在进行。他们为孩子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甚至完全牺牲了自己,然而越付出越焦虑,即使不会像那位杀死儿子的母亲那样直接使用暴力,但也会常常如此抱怨,“自从有了你,我连电影也没看过,为你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你,我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家长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焦虑和紧张会对孩子造成不良暗示,久而久之,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给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同时,亲子关系、家庭气氛也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孩子长期焦虑会诱发行为异常

      [案例一]

      张潇自从进入重点高中后,总是不愿去上学。动不动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论父母怎么责骂也没有用。原本听话的孩子变得跋扈起来,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大声争吵,抱怨他们总是拿班上同学和自己作比较,觉得人家的孩子优秀。就这样,张潇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