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点石斋画报》创刊一百三十周年。一百三十年(1884年)前,申报馆出版发行了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名为《点石斋画报》,为其庞大的印刷帝国增添了一名新的活力四射的成员。此时,同样由其创立的《申报》已经发行了十二年,早已确立了在彼时中国报纸行业内不可撼动的首要位置。《点石斋画报》作为《申报》的附刊,通过引进照相石印技术(photolithography)和本土画师操作,成为晚清中国持续时间最长(1884-1898)①、发行最广②、影响最大③的新闻画报。“点石斋”积累了四千余张图像,内容包罗万象——国家战事、国内各地新闻消息、上海洋场景观、京城风物、世界各地风俗奇闻、各地战事状况、西洋新物发明、国外政治经济新闻等,成为表现近代中国历史与社会文化的丰富资料库,在学界倍受重视。 我们应当如何纪念“点石斋”?藏有《点石斋画报》原始画稿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和收藏画报初刊本最全的上海图书馆,都在此一百三十周年之际举办展览纪念活动。除此之外,在我看来,出版社按原貌重印《点石斋画报》全本,博物馆影印出版画报原始画稿,学界反思“点石斋”研究现状、加强对画报本体的研究、深入探究其视觉性内容等是更加重要、亟待各界共同深入的工作,也是对“点石斋”的真正纪念。在美查、吴友如、王韬、任伯年等画报的参与者、贡献者们的筚路蓝缕的创造中,有很多内容尚未被后人真正认识,纪念“点石斋”,首要在于看清它的面貌,进而理解它的创造。 一 按原貌重印《点石斋画报》全本 初步进入《点石斋画报》研究的学者,大多会被画报的基本面貌和众多版本所迷惑。“点石斋”于1884年5月创刊,在刊行十四年间,基本保持每十天一号,共发行了44集共528号。初刊本在上海图书馆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存量最多,其他散见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世界各大学图书馆。我们可以想象一位晚清读者刚刚买到新一期画报的样子:画报采用传统线装方式,使用连史纸印刷。首页为彩纸封面,上书隶书“点石斋画报”,并标注出版时间、总号数、价码和附赠内容等信息。图画正文中,第一幅和最后一幅为单页图,中间七幅图为两个页面合成一张的宽幅,共计九幅。④紧接最后一张单页时事画,可能出现广告页。随后就是文学作品附录了,《点石斋画报》从创刊第6号起就经常在常规新闻画后面刊发连载的笔记小说、戏曲、谜语等,包括《漫游随录》、《淞隐漫录》、《乘龙佳话》、《点石斋丛钞》、《闺媛丛录》、《风筝误》、《蔼园迷胜》等。大致每期一则,配以比新闻画绘制得更为精细的插图一张。同时,在此一册图画和文字之外,经常会有一张甚至两三张尺寸通常大于画报本身的插页画夹在画报当中,是点石斋附赠的另一种文化产品,读者大概会很快抽出它们,单独收藏、装裱或挂起。这些插页画基本上是当时活跃于上海和江南地带的被后世称为“海派”画家群体所作的人物、花鸟、山水画。这样的初刊本的面貌在物理形态上比后世的各种重印本要丰厚得多,人们基于重印本而得来的对于《点石斋画报》基本面貌的印象,跟原始面貌相比,实在是单薄得多。在新闻时事画的主体之外,《点石斋画报》通过长期稳定地提供小说附录和插页画,而为自己增添了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美术意义,有力提升了自己在文化产品层级上的地位。 1897年,点石斋主人似乎是觉得画报已办经年,到了总结的时候,将已刊画报悉数集合起来,重新装订成册付印(此前已有过几次集合重印)。1898年点石斋终刊后,又将续出的内容增补进去,总计形成44集。此次重印根本改变了初印本的形态,抽掉封面、广告、附录和插页画,只留下时事画,并将每一期画报按照顺序连续装订起来(甲一至十二组成甲集,乙一至十二组成乙集),形成书籍的样式,这也符合画报体例设计者的预想“:书缝中之数目亦鱼贯蝉联,将来积有成数,可以装成一本之后,再将缝中数目另起。其幅式之大小统归一律,以便合订成书,毫无参差不齐之病。鉴赏家以为然否?”⑤“点石斋”既是新闻——即时的图像消费产品,又是画作——可供长久收藏赏玩。这套1897年重印本最终成为后世各种点石斋重印本的最主要的底本,因此,人们现在很难看到初刊画报中的附录、广告和插页画等内容,尤其是后两者,因而“点石斋”的面貌就被简化为一份纯粹的新闻画报。 现在使用最广的点石斋重印本主要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为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基本与1897年点石斋集合重印本面貌一致,使用连史纸印刷,线装书籍样式,按照原始的天干地支的集序装订。此版为最尊重原貌、印制最为精美的版本,为学界所倚重。不过缺点与1897年版一样,没有提示时间的封面,也没有内容丰富的文学附录和插页画。第二种为大可堂版,图像印刷精细,并对图中古文进行了白话文翻译,学界使用很多,但此版对“点石斋”原始面貌改动巨大:采用现代书籍装帧,而非原始的线装两页合并为一幅的形式;不按原始集序装订,没有标注原始集号和图像号,而是重新按图像顺序依次编号,这非常不利于使用不同版本的研究在引用上相互沟通;同样没有封面、附录和插页画。第三种为江苏广陵刻印社重印的版本,此版图像印刷较差,且不完整,只有甲乙丙丁四集,但这个版本按原始面貌装订,同时最重要的是收录了封面、一些广告和附录,让人可以一瞥“点石斋”一部分原初真颜,但没有插页画。其余为各种现代选本,以陈平原和夏晓虹选集的《图像晚清》(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最为重要。 现在,我们能见到“点石斋”原始全貌的途径,除了在少数图书馆中查阅难得一见的初刊本外,还有上海图书馆利用其丰富馆藏所做的《点石斋画报》数据库。该数据库基本以初版本为底本,辅以少量大可堂重印本,数字化为PDF版本。其图像效果可以接受。重要的是该数据库包含了封面、附录和插页画中的大量内容,甚为宝贵。《点石斋画报》的附录(笔记小说、戏曲、谜语等),尚可在各种后世单行本、重刊本中看到(如王韬的两部作品、何桂笙的《乘龙佳话》等,《点石斋丛钞》和《闺媛丛录》除了单行本,还被大型图画集成资料集《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收录),但插页画现在则是绝难一见了。我在此数据库中浏览到三百余张插页画图像,数量庞大,可以说,这是目前接触点石斋插页画的最方便的途径。此数据库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但极少有研究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