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民族之一,在《魏书》、《隋书》等史籍中都有传记。史载魏晋以后,与中原即有交往。唐代末年军阀割据,在中原和南方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统治,而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则在北方建立了政权,唐天佑四年(907年)正月庚寅即皇帝位后日益强盛,于梁贞明二年(916年)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神册三年开始筑城,初名皇都,天显元年(926年)扩建,会同元年(938年)改称上京,耶律德光于会同元年十一月以上京为皇都,设立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会同十年(947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为大辽,改元大同,升镇州为中京(在今内蒙宁城大明城)。五代天福初年(936-944年)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辽得以据有河北、山西北部等地区。 辽统一了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疆土广阔,境内居住着契丹、汉、回鹘、西夏、党项、女真等族人民。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并大量吸收唐宋文化。大同元年(947年)三月壬寅,将“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伎、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辽史》卷四“本纪第四·太宗”下)。辽在政治、军事、文化上不断获得发展,成为北方强大的民族政权。北宋初年,曾兴兵北伐,与之战事不断。至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缔结澶渊之盟以后,辽、宋经济、文化交往乃增多。 辽代二百多年间领燕、云十六州后,在皇室的倡导下,佛事益盛。在辽廷腹地(今内蒙东南部、辽宁西部)、渤海故地(今辽吉地区)到燕云地区大兴佛事。10世纪初,即开始兴建佛寺,刊刻石经,校印佛藏,佛教的真言宗和禅宗广泛流行。佛教文化艺术得到一定发展,在天津蓟县独乐寺、辽宁义县奉国寺、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都保存有辽代彩塑。辽崇尚释道,建寺修佛不断,并有供奉祖先遗容的传统;有的帝王还亲涉绘事,在翰林院有专职绘画的待诏,或图绘战绩或表彰臣僚,在绘画、造像方面形成了深厚的传统与杰出的艺术成就。 辽在问鼎中原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汉文化,掠获和任用汉族的建筑、雕塑与工艺美术家或能工巧匠,在保存游牧文化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渐使之融合于汉族地区的传统之中。辽上京临潢府的营造即由汉人康默记监修,并留用后唐使臣贾去疑扩建完成。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也完全仿效北宋汴梁的建筑形制。 唐天复二年(902年)耶律阿保机在痕德堇可汗帐下为夷离堇时,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九月,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即皇帝位后,建国三年(909年)四月乙卯,诏左仆射韩知古建碑龙化州大广寺,以纪功德。六年(912年)以所获僧崇文等五十人归西楼,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寺内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辽史·地理志》,20世纪50年代曾在皇城东南隅天雄寺遗址发现残高4.2米的石像,头已残损,传为寺内菩萨像)。九年(915年)诏图君基太一神。临潢县西南崇孝寺,为承天皇后建。据《辽史》记载,“寺西长泰县,又西天长观。西南国子监,监北孔子庙,庙东节义寺。又西北安国寺,太宗建。……其南具圣尼寺。……西南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驿西南临潢驿,驿西福先寺。南京外城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赵头陀寺。” 神册三年(918年)开始筑城,建皇都。五月乙亥,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神册四年(919年)秋八月丁酉,太祖谒孔子庙,命皇后、皇太子分谒寺观。神册六年(921年)五月丙申,诏画前代直臣像为《招谏图》。天显元年(926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名以天赞。起三大殿:曰开皇、安德、五鸾。中有历代帝王御容,每月朔望、节辰、忌日,在京文武百官并赴致祭。天显元年七月辛巳,太祖崩,应天皇后于义节寺断右腕纳于柩,即寺建断腕楼,并树碑。辽阳天显二年升为南京,城名天福,宫城在东北隅,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御容殿。祖州天显中建,西北隅有内城,殿曰两明,奉安祖考御容;曰二仪,以白金铸太祖像。 天显十年冬十一月丙午,太宗幸弘福寺,为皇后饭僧,见观音画像题,“乃大圣皇帝、应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乃自制文题于壁,以极追感之意。天显末年(935年),在永州建兴王寺,专供白衣观音(《辽史·地理志》)。 怀州于大同元年建,州之凤凰门绘太宗驰骑贯狐之像。庆州永庆陵有望仙殿、御容殿。永州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仪坤州建启圣院,中为仪宁殿,有太祖天皇帝、应天地皇后银像。 大同元年,辽世宗于显州医巫闾山为人皇王筑显陵,山形掩抱六重,于其中作影殿,制度宏丽。中京大定府的皇城中有祖庙和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南京析津府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和,南曰大内。会同元年(938年)六月癸巳,诏建日月四时堂,图写古帝王事于两庑。会同三年(940年)太宗在蓟州观《导驾仪卫图》(《辽史·仪卫志》)。临潢县西南崇孝寺,为承天皇后建。 会同五年(942年)六月丁丑,闻太后不豫,仍告太祖庙、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景宗、圣宗、兴宗、道宗四朝更是崇信佛道,崇佛重道的措施每见于记载。景宗保宁六年(974年)十二月戊子,以沙门昭敏为三京诸道僧尼都总管,加兼侍中。 圣宗先后于统和四年(986年)七月诏上京开龙寺荐佛事一月,饭僧万人。又于七年(989年)四月己未,幸延寿寺饭僧。十年(992年)九月癸卯,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戊戌,以景宗石像成,幸延寿寺,饭僧。统和十二年(994年)四月幸南京,戊戌,幸延寿寺,饭僧。十三年(995年)九月丁卯,奉安景宗及皇太后石像于延芳淀。十四年(996年)十一月乙酉,奉安景宗及太后石像于乾州。 圣宗开泰元年(1012年)八月丙申朔,铁骊那沙乞赐佛像、儒书,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十二月丙寅,奉迁南京诸帝石像于中京观德殿、景宗及宣献皇后像于上京五鸾殿。七年(1018年)秋七月甲子,诏翰林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己卯圣宗崩,兴宗即位,于七月丁巳,谒大行皇帝御容,诏写北府宰相萧孝先、南府宰相萧孝穆像于御容殿。重熙十一年(1042年)十二月己酉,以宣献皇后忌日,兴宗与皇太后素服,饭僧于延寿、悯忠、三学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