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区产业调整目标 比照经济特区所担当的职能与特区发展的现状,特区进行产业调整的任务是急迫的。产业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的升级,要做到这一点,根据特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在确立产业调整的目标时,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技术先进的产业作为产业基础。第二,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第三,改变基础产业的瓶颈现象。 二、特区产业调整原则 (一)优势集中原则。优势集中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把现有分散于各方面的优惠措施进行组合,集中实施于那些符合特区发展目标的产业、项目、产品上,从税收、租金、融资以及外商待遇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向其全方位提供优惠待遇和优良服务。 (二)灵活机动原则。外向经济是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当国际市场发生变化时,特区经济应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动,以国际出口体系和国际市场的分工、交换为依托灵活调整政策取向和内容,及时把握国际投资趋向和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升级的趋势,按照特区现有条件、水平及远景,适时改变鼓励政策的实施对象、实施程度,迅速与国际市场及分工体系重新形成稳定、依赖的关系,达到特区投入和产出的平衡,为特区发展不断找到最佳的位置和状态。 (三)目标细化原则。目标细化原则就是从特区全局目标出发,订立特区各个产业、部门更为细致的努力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同时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以两方面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制衡来吸引高科技、高水平外资的投入和生产,提高特区的经济竞争力。 三、特区产业调整的条件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国家应赋予于特区自主的经济管理权限,让特区有地方特别立法权、行政审批权和经济调控权,并通过制定统一的特区法来保障特区的地位、相对独立性及自主管理权,理顺特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使特区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有令可行,这样才能保证特区能面对国际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并在体制上积极创新,更紧密地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与交换,更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源,强化特区的外向型经济。 (二)特区自身需具备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并对之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特区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从事收集、整理、分析世界市场的变迁信息和世界各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及时将有关动态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让特区政府能迅速调整产业政策及其匹配措施,并落实到最需要、最优化的时空交集点上,体现出鼓励措施的集中性、灵活性和具体性,以此保持和激发特区经济持久的相对优势,保证特区的生命力。政府在将决策意图传递到产业部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直接对特区经济影响较大的一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一些大中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另一方面,政府运用经济调控手段,特别是金融手段来传达政府的产业导向,并由此对其它产业和其它中小企业产生引导、示范效应。以主次、大小相配合的策略实现产业的调整、升级,同时也能保持特区经济的相对平稳。当然,这些变革都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的。在宏观领域,特区应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加快推进财政金融体制、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并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对外经济联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微观领域,则要尽快试行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强特区人力资本的培育,开拓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素质。人才的培育对特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原因,特区除厦门外,本来的教育水平较低,人才比较缺乏。有鉴于此,特区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要特别加强专业教育,开办专业院校(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等),同时结合特区需求,开办各类职业培训班和各类在职培训班,对在职和即将就职的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另外,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外商签订协议,对进入外资企业的员工,实行联合培养,或就地培训,或送入国外母公司培训。这样既可以减轻自己的教育压力,又能让我方人员掌握国外最新的技术和管理,为特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对企业特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可以优厚条件聘请优秀的海外留学人员或国内学有所成的人才来特区工作。 地址:上海邯郸路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