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的现状与前景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定国 江西财经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值得重视。本文在归纳台湾经济90年代主要特点基础上,分析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并进而展望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前景。

      一、台湾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从80年代的不稳定时期转入中速稳定增长阶段

      80年代是台湾经济步入转型与产业升级时期,在岛内投资环境恶化与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冲击下,台湾经济经历了艰难的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重新定位过程,经济波动很大,最高波峰与最低波谷相差达8.5 个百分点。进入90年代后,在转型与升级取得明显成果基础上,岛内经济已转入中速稳定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 经济波动幅度较小,最高波峰与最低波谷之间仅相差2.2个百分点, 表明台湾经济已进入比较成熟阶段。

      1980—199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

      年份 80

      81

      82

      83

      8485

      8687

      88

      89

      增长率%

      7.1 5.8 4.1 8.7 11.6 5.6 11.6 12.7 7.8 8.2

      年份 90

      91

      92

      93

      94

      95

      增长率%

      5.4 7.6 6.8 6.3 6.5 6.1

      (资源来源:台湾《“中华民国”经济年鉴》1996年)

      (二)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自1986年服务业占岛内GDP(岛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工业后, 服务业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工业,至199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60.1%, 工业降为36.4%,说明服务业已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步入了后工业化阶段。

      (三)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工业已成为制造业的支柱部门,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果。

      自80年代初台湾当局提出重点发展电子资讯、机械、电机、运输工具等资本、技术密集“策略性产业”,实行科技导向发展策略以来,台湾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日趋萎缩,大量转移岛外。1991年的六年“国建”计划又列出“十大新兴工业”(通讯、资讯、消费性电子、半导体、精密机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品及制药、医疗保健、防治污染)和“八大关键技术”(光电技术、软体技术、工业自动化、材料应用、高级感测技术、能源节约技术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1990年至1994年台湾资本密集工业占制造业比重从27.6%上升为42.5%,技术密集工业从27.9%上升为31.3%,而劳力密集工业则从44.5%下降至26.2%,制造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台湾制造业结构变化(%)

      年份

      制造业资本技术密集工业 劳力密集工业

      小计

      资本密

      技术密

       集工业

      集工业

      199010055.527.6 27.9 44.5

      199110056.728.2 28.5 43.3

      199210058.729.7 29.0 41.3

      199310061.531.8 29.7 38.5

      199410073.842.5 31.3 26.2

      (资料来源:台湾《“中华民国”经济年鉴》1995年)

      由于工业结构的转变,台湾出口产品结构亦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1990年至1994年,台湾的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中,劳力密集产品从45%下降为33%,技术密集产品从40.4%上升为48.5%,资本密集产品从14.6%上升为18.5%。

      (四)经济增长从外需为主转变为内外需并重

      自60年代初以来,台湾长期实行出口扩张策略,以外需为主带动经济成长,商品和劳务出口除个别年份外,增长速度均高于岛内需求的增长率。自1988年以后,情况发生逆转,除1991与1995年外,各年商品和劳务出口的增长率均低于岛内需求的增长率, 说明台湾的经济增长自1988年以后转变为内、外需并重局面。

      岛内需求与商品、劳务出口增长比较

      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岛内需求增长率(%)14.6

      10.6

      7.38.913.98.65.76.5

      商品和劳务出口增长率(%) 5.75.51.312.85.37.25.512.9

      (资料来源:据《“中华民国”经济年鉴》1995年与1996年数据整理)

      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除六年计划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入以及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等内部需求扩大外,亦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奉行贸易保护政策,台湾开拓海外市场效果不佳,传统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长相对缓慢之故。

      (五)主要出口市场从美国转向亚洲,香港与大陆已成为台湾外贸最大顺差来源地

      自1967年以来,美国一直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1984年台对美国出口额占台湾出口总数的比重高达48.8%,以后逐年下降,至1994年台对美出口额仅占26.2%。与此同时,台对亚洲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9.5%上升到49.4%,其中特别是对香港出口比重从6.9%提高到22.8%, 为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市场。1995年台对港出口261.21亿美元,自香港进口18.43亿美元,台对港顺差242.78亿美元, 香港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最大顺差来源地。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对香港的出口值中有近七成转口或转运至大陆。据台湾方面统计,1995年台对大陆出口达174亿美元, 占台出口总额的16%,从大陆进口26亿美元,顺差达147亿美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