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七”以后香港各类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德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00871

原文出处:
经济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香港作为世界一流的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难得的投资场所。这些国家和地区对香港的投资,一方面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回归中国以后,香港虽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但中国政府将对其实行主权。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对香港各类资本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为防止有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当前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和采取什么对策,这是在香港回归前后应当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九七”前香港各类资本的流向

      香港的资本来自世界各地,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华资(本地资本)、中资和外资三大类。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正式签订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明确了香港的发展前途和地位。对此,海内外一些人士认为,“九七”以前,香港华资、外资均会不同程度地外流。他们的预测固然不无道理,但就近几年的实际来看,香港多数投资者的信心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例外的情况是某些英资阵地转移,这是人们所料。这种状况从根本上确保了香港各类资总体规模仍趋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3年底,香港各类企业的投资总额已达1000多亿美元,其中本地资本400多亿美元,中资200多亿美元,外资600 多亿美元。截止1996年底,在香港各类企业的投资又有增加,仅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金额就达600多亿美元。 在香港设立亚太地区总部的海外财团达90多家,设立办事处的外国公司总数达4000多家。在金融业,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85家在香港开业,全球50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中,约有27%在香港有分行,约有30%在香港设有财务公司,约有30%在香港设有代表处。〔1〕在百货零售业方面, 香港市场销售的商品有一半以上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商和中资企业在这个领域亦占有重要地位。

      以上是“九七”前香港各类资本总的态势。由于香港回归中国以后利益得失的不同,各类资本的流向必然各有特色,同类资本内部不同企业资本的走向亦会有所不同。

      1.华资——香港华商资本的总称。就资本的规模而言,可分为大、中、小三部分,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类企业。随着“九七”的临近,这三类企业资本的走向不尽相同。大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海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仍立足香港,面向世界,并大举投资中国内地。中小企业多数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既增强了在香港市场的竞争力,又在中国内地有可观的经济利益,因而决定为香港的繁荣再作贡献。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由于经济地位本来就不稳定,唯恐“九七”以后现行政策会变,先后将资本外移,连企业主本人也移民他乡,但获得成功者甚少,有的又返港,形成不大不小的回港潮。

      2.中资。中资企业在香港投资始于1872年招商局的组建,到1979年的107年的发展,在港的中资企业仅有122家。1980年起,中国内地对香港的投资开始增加,到1996年,在港注册的中资企业已达1756家,员工5.3万余人。截止1994年底,中资企业在港的总资产已达3320 多亿港元,约合425亿美元。〔2〕中资企业的经营范围涉及贸易、金融、运输、旅游、制造、建筑、仓储、广告、咨询、房地产管理等行业。随着“九七”的来临,中资企业在港的投资不断增加。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中资在香港发展的总趋势。1987年该公司成立时,总公司拨付的资本仅为2.4亿港元,到1996年底, 其总资产已达300亿港元,为初创时的130余倍。

      3.外资。香港的外资以英资、美资、日资居多,三者约占香港外资总额的2/3以上。 由于香港回归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上述三者的利害关系大不相同,因而在香港后过渡期,英资、美资、日资的流向亦有很大区别。

      香港被英国占领,港英当局对香港长达100多年的统治, 使英资牢牢地控制了的重要经济部门。据有关资料估计,英资公司在香港的总投资将近3000亿港元,约合400多亿美元。英资涉及金融、保险、地产、 通讯、交通、公用事业及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其中金融业,汇丰集团、怡和集团、太古集团和嘉道理集团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值的31.35 %。〔3〕英资拥有的证券占香港市场资本总值的30%左右。 香港保险业务的一半左右也由英资公司经营。香港公用事业、航运、电力等部门亦由英资财团所垄断。香港回归中国以后,英资公司将丧失原有的特殊地位,去留问题随之提上日程。而为了与香港政权交接的形势相适应,一些在英国有重要社会经济地位的英资公司,也必然要采取转移资金和阵地的姿态。就在1984年3月中英政府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之际, 怡和集团宣布迁册百慕大,成立一家新的怡和控股公司,作为该集团的最终控股公司。1990年,汇丰银行宣布在英国成立一家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汇丰集团此举实为变相迁册。英资财团亦有留港发展的,其代表为重点经营公用事业的太古、嘉道理集团。如太古集团在怡和集团宣布迁册后不久,即宣布追加投资13.5亿港元,用以收购太古以外的股东所持有的27.7%的太古地产股份。此举与太古经营的业务性质有关,放弃香港这个有利可图的阵地而去别的地区拓展公用事业,能否赢利将打上问号。可以预计,“九七”以后,英资公司大多将继续留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