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发展的路向与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永杰 华南师大经济学系主任

原文出处:
经济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处于世纪之交的香港工业,面临来自国际经济结构变动、中国内地产业结构调整、香港本土经济转型等方面的挑战。推动香港工业的新一轮发展,必须趋优避劣,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发展条件,确定合理的发展路向,对本土工业和境外工业分别采取相应、有效的发展策略。本文提出了香港工业发展的路向和策略

      关键词 香港工业 本土工业 境外工业 发展路向

      自80年代至今,在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大量北移,金融、贸易等服务急剧发展,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区域经济服务中心。与此同时,香港工业分离为两大类型:境外工业与本土工业。其中,境外工业规模日见扩大,而本土工业日渐萎缩。据统计,香港制造业生产总值(本地)占全港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0年的30%,下降至1984年的24.1%,1995年的10%。“九七”回归之后,香港工业只要明确发展路向,加快工业的升级转型步伐,对境外工业与本土工业分别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将会重振雄风,为推进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和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香港工业发展的现状

      1.香港工业发展的支柱作用。香港工业发展至今,始终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为香港经济的起飞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香港工业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境外工业和本土工业两大类型,但各自仍对香港经济的发展发挥支柱作用。

      境外工业的发展,不仅为香港厂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服务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通过前向和后向的联动效应,推动了贸易、金融、运输、资讯等服务业的发展。从转口贸易的增长可见一斑。1984年,转口贸易总值为835.04亿港元,只占香港出口总额的37.71 %;1993年则达8232.24亿港元,占78.68%;1995年为11124.7亿港元,占82.76%。仅11年间,香港转口贸易总值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增长45 个百分点,足可见境外工业、尤其投资在中国内地的工业发展对转口贸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香港在中国内地投资的工业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内地,尤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该地区经济起飞、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贡献。在此过程中,逐渐奠定了粤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为粤港经济的广泛合作铺平道路,又为香港经济未来的发展开拓广宽的经济基础和更为牢固的腹地。

      香港本土工业近10多年来虽然逐渐萎缩,但仍占有本地生产总值10%左右的份额,仍然发挥着支柱产业的积极作用,为香港经济作出重大贡献:(1)为贸易、金融、 运输等服务业发挥直接的支撑作用。没有强大的第二产业为基础,香港服务业也就变为无源之水。近几年来,港制产品出口总值保持在2000亿港元以上,作为出口导向型的本土工业,不仅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金融、运输、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2)发挥引进科学技术、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 工业科技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香港在制造业不断北移过程中,本土也成长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如航天科技、联想电脑、德昌电机等。这些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为本土工业的科技进步起了良好的示范效应;(3)纾缓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2.香港工业发展的隐忧。香港工业尤其境外工业的发展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90年代初,港商仅在广东开设的各类企业约为25000家, 雇用劳工达300万人,致使广东,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已成为香港工业的生产基地。但是,香港制造业的北移只是基于一种比较利益选择的简单转移,基本上是把生产的加工工序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前厂后店”式的典型垂直分工格局。在此过程,香港工业原有的一些主要特征,诸如轻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OEM生产为主、缺乏元器件、原材料生产等,也带往境外工业。 同时,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起步之初,缺乏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合理的产业发展协调,重复引进比比皆是,导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严重趋同,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严重隐忧。(1)垂直分工的格局, 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相关产业的发展,延缓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进程。目前,国际分工的趋势已从产业或行业的分工转向产业内部或行业内部不同生产加工阶段的分工,即进入水平分工阶段。香港投资在广东的境外工业,如何适应这种格局的转换,根据支柱产业的发展,转向投资相关的产业与行业,达到不仅避免被淘汰的危险,而且使境外工业进一步扩大已迫在眉睫。(2 )香港在广东投资的境外工业未来扮演什么角色将面临抉择。在以往的10多年中,香港在广东的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一直担任主角,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国有资产的重组和壮大及其它外来投资的增长,香港在广东的境外工业将可能退到配角的位置。若能是举足轻重的配角,仍能持续发展。(3)缺乏自创的世界级品牌,是香港境外工业的又一致命弱点。这不仅关系到境外工业整体竞争力和投资收益高低的问题,也关系到对中国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问题,换言之,是生存能力问题。

      香港在本土工业发展方面,亦存在各种隐忧,如土地资源缺乏,地价高涨,工业人力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水平低下,人工成本不断提升等外,还存在如下隐忧:(1 )政府对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援;(2 )对本土工业在香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共识,对本土工业的发展策略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本土工业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状态;(3 )政府对科研投入严重偏低,以及有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组织结构等因素制约,导致香港整体科技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缺乏高、中级工业科技人才,而且相当部分的工业人才流失,不少第二、三代工业企业家转向服务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