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九七”香港回归后,如何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促进深圳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深港经济衔接中的有关问题,包括深圳经济的定位、深港经济衔接具备的条件,以及交通、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衔接。 关键词 深圳,香港,经济,交通,科技,金融 香港“九七”回归后依然保留独立的关税区自由港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除国防外交以外实行高度自治。而作为毗邻香港的深圳,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并且与香港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经济关系。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下运行的,怎样协调两地经济,实现经济互补和合理分工,使香港经济繁荣稳定,深圳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最终实现深港经济的有效衔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深港经济概况及深圳经济的定位 深圳经济特区自1979年创办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八五”时期,更是深圳发展史上一个辉煌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映综合经济实力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总体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香港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5.35亿港元增至1994年10 192.28亿港元,增加了663倍; 按人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从1 110 港元增至168 151港元(21 800美元),已超过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全球排第15位。1994年,香港贸易总额达到了3 140亿美元, 首次超过了加拿大,在世界贸易组织排名榜上已跃升至第7位。两年内排名连升3级,创造了世界贸易史上光辉的新记录,这表明香港经济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已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与新加坡、韩国、台湾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尽管深圳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与香港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以1994年为例,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香港的15.98%, 对外贸易总额只占香港的18.53%,财政收入只占香港的4.03%, 旅游收入只占香港的5.87%。因此,深圳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以缩小深港两地经济的差距。 深圳在未来发展的定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深圳定位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或者说制造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等,会受到诸多的限制。深圳不要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即便是作为华南的经济中心都难以成立,因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城市与深圳经济结构十分相似,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深圳处于三角夹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深圳未来发展的定位便相当困难。 将深圳定位为制造中心,不太现实,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和土地费用日益提高,生产成本加大,使得香港制造业北移到深圳后又再向北移。深圳作为制造中心会受到成本不断上升的限制。 将深圳定位为金融中心,会受到香港的制约,不可能有深港两个金融中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九七”回归后会对内地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深圳作为香港辐射的第一站,在如此强大的金融中心面前,要再构造新的金融中心,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无必要。 将深圳定位为国际产业、科技等服务中心,也受到香港制约。香港作为发达程度相当高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定会对内地产生辐射,许多国际资本、国际企业要投资内地,会更多选择香港作为服务中介,其次才会选择深圳。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深圳取得长足发展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中央给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随着改革开放从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特区的优惠政策将逐渐变为普惠政策,因此在深圳的进一步发展中仅靠中央的优惠政策已无多少优势可言,但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却是其它地区永远无法拥有的。实际上,深圳在发展过程中,已借鉴了香港的许多政策和经验,在制造业、贸易、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合作。“九七”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仍然会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信息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将发挥深远的影响。深圳作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过渡区,将肩负着双重的历史责任:一方面,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将担负着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田的作用,对内地的带动、辐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深圳有义务和责任在维持香港稳定,促进香港繁荣中发挥重大作用。深圳要发挥好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比较理想的定位和发展,应该是从各方面考虑与香港的经济衔接,在交通、科技、金融、投资环境等方面与香港相互补充,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使深港经济在两种制度下协调运行。 二、深港经济衔接目前具备的条件 (一)香港“九七”回归,为深港经济衔接提供了地缘区位优势和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