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协同因素实证分析与模型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良卫,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成都 611130。

原文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对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介绍了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的概念,选择物流园区的5个维度的信息流协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取得了第一手数据。然后运用SPSS软件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表明选择的影响因素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是可信和比较完备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反映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效应的信息流I模型。最后对“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字号:

       中国信息化发展正迈入协同创新时代。物流园区的信息流协同发展和研究对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现代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物流园区有物流、信息、资金和商流,它们各个子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形成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系统和效应。其中的信息流系统的协同是物流园区协同发展的动脉和通道。在此本文将分析研究物流园区的信息流协同问题。

       一、国内外信息流协同研究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CNKI)和国外期刊网(ACMDL)中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园区协同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对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一)关于物流园区信息研究

       国外对信息系统的研究比较多,但在物流园区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实际并不多。刘等(Liu et al.,2013)对物流网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1]。潘等(Pan et al.,2012)对物流网络的快速响应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2]。李等(Li et al.,2011)指出物流园区信息化是物流园区的总体发展趋势,应将物流园区的商业模式与信息化相结合,并探索了物流园区的创新盈利模式,认为将物联网融合在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加强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一个信息化平台[3]。刘等(Liu et al.,2013)对港口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4]。

       (二)关于物流园区协同发展的研究

       从搜索国外期刊文献的情况来看,关于物流园区协同发展的研究还鲜有所见。

       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笔者在CNKI中对篇名包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节点”这组关键词的文献进行搜索,结果显示,从2000-2013年共有4498篇研究有关物流园区的文章。而在CNKI中关于物流园区信息研究及物流园区协同发展研究的文献梳理情况如下。

       1.物流园区信息研究

       目前,中国国内关于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多。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研发进行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但还缺少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洪琼、张浩(2013)进行了物流园区供应链信息协同机制研究,探索了物流园区供应链信息协同运作模式及信息协同机制[5]。任娟(2005)在《管理世界》对信息化时代的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6]。张锦和牟惟仲等(2001)对物流园区的网络容量规划及信息表征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园区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并提出了该系统的结构与通信方案[7]。鄢飞和董千里(2009)分析探讨了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8]。陈火全(2012)对基于动态均衡的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9]。谢英红等(2009)在基于Web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构建中将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划分为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平台以及物流作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三部分,并对每个平台构建了不同的方案[10]。隋艳辉(2012)对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进行了研究[11]。

       2.物流园区协同研究

       物流园区的协同研究是物流园区研究新的热点之一。吴文征和鞠颂东(2010)研究认为应构建物流园区网络联盟,实现物流园区间的互动协作。他们在(2013)还进行了物流园区网络协同运作研究,研究了物流园区之间的跨区域、跨平台合作,以及物流园区间的协同与互动的物流组织网络[12]。梁世翔(2006)研究了物流园区协同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索了园区企业的迁移规律,建立了园区物流企业迁移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梁世翔(2007)进行了物流园区企业捕食型协同模型研究,利用生态学理论,构建了园区物流企业捕食——被捕食进化模型,建立了物流园区企业的协同模式,并进行了基于ITS的物流园区协同研究,认为物流园区将向ITS物流园区演化,最终将形成区域协同物流圈[13-14]。黄世政和陈燕燕(2013)运用赛局理论中的伯特兰德(Bertrand)模型分析了物流园区之间的博弈过程,探讨了物流园区之间的协同运作空间[15]。张得志(2006)从进化论的视角进行了物流园区演化机理与布局优化方法的分析和研究[16]。汪燕(2008)进行了武汉城市圈港口物流园区协同研究,利用协同学理论研究城市圈港口物流园区协同,提出港口物流园区的协同模式与方法[17]。焦薇和刘凯(2013)进行了物流园区合作共生系统利润分配研究,研究的是各物流园区结成合作共生系统后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合作利润,建立了物流园区合作共生系统利润分配模型[18]。徐青青和缪立新(2007)对区域物流协同内涵及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19]。余烈锋(2011)对有关物流园区主动协调规划的模型及其在香港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20]。林晓伟(2011)基于并购整合的物流企业资源系统协同研究,分析了物流企业资源系统生命周期协同演化过程及其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协同效应[21]。

       从国内外文献梳理及综述可见:国内外对物流园区的信息和协同方面的研究实际还非常薄弱,现在的研究还多是对物流园区信息或对物流园区协同的单方面的研究,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物流园区信息流协同研究的文献还鲜有所见。在中国信息化发展进入协同创新时代的今天,特别需要大力加强物流园区的信息协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

       二、信息流协同因素分析

       (一)物流园区的信息流协同描述

       信息流协同是指信息流子系统内部的协同。它是信息流子系统在物流园区上有效的整体协同。物流园区协同发展模式中的信息流对传统园区中的信息概念进行了拓扑。它的协同机理及拓补在于,它不仅指信息流企业在地域上集中作业、共享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而且是以其他产业、政府及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管理部门、道路运输枢纽、城市配送网络等为依托,为入园物流企业及各服务机构的运作以及物流整体功能的整合提供资源和条件,形成协同的信息流子系统。物流子系统内部的序参量关键影响因素满足其协同共生的均衡条件,其运作上的表现形式是,信息流供需双方及供需运作链条上各利益主体,能够在信息平台上提供快捷及时(just in time)地实现物流供需的有序撮合和操作上的无缝链接。这也是物流园区的信息流子系统在物流节点变革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