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的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

作 者:

作者简介:
姜宝,李剑,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姜宝(1976- ),女,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李剑(1979- ),男,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没有随着快递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我国快递业中产生聚集和竞争效应,加之多数快递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产品模仿来抢占市场而不是真正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我国快递企业创新能力即使在本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也无法提高,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聚集和竞争效应并未在我国快递行业得以体现,未来改变竞争模式与提高技术创新将是我国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字号: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需要,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时效性、送达范围、安全性等服务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快递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一方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快递服务标准》问世,快递协会成立,标志着指导快递行业发展的政府政策导向明朗化;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逐渐成熟,为快递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需求。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较上年底增长24.8%,同年我国快递行业整体业务量为56.85亿件,快递行业业务量实现了较快增长。然而,我国快递行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由特许加盟形式带来的准入门槛低,中外快递企业差距显著,民营快递企业规模小、融资难、整体水平低的行业状况并没有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有所改善,我国的快递行业迫切需要借助产业升级来寻求发展出路。[1-3]

       长期以来,基于劳动力、资本与技术的比较优势是探讨产业升级的基础,但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的比较优势并非仅限于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的大或小也是一种重要的比较优势,能够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4]在中国快递行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关键要形成创新的中国要素,[5]而创新的中国要素离不开中国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创新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场扩大带来的规模和竞争效应驱动企业寻求技术创新。[6-10]“以市场促创新”应成为中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实现产业升级的新动力。[11]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巨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推动了本土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12-13]对于一个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可通过本土市场需求规模与容量所内含的对企业创新研发动力的激发,内在地培育出本国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这被称为“需求所引致的创新”。[14]因此,中国快递业能否借助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快递行业产业升级并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快递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快递业服务质量、[15-16]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对策、[17-18]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快递业发展[19-20]等方面,而有关快递行业产业升级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从本土市场规模与快递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快递行业产业升级的路径。

       国外学者对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或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如戴维斯和温斯坦(Davis and Weinstein)[21]对日本40个地区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对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重要作用。阿赛莫格卢和林恩(Acemoglu and Linn)[22]探讨了潜在市场规模与医药行业创新的关系,提出了销售的产品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可能刺激创新的理论假说。梅里兹和奥塔维亚诺(Melitz and Ottaviano)[23]通过研究市场中竞争企业数量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发现,无论在封闭还是开放的经济模型中,市场规模越大往往越能加剧市场竞争,并促使市场价格走低,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克劳斯和史蒂芬(Klaus and Stephen)[24]从需求弹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发现规模大的市场不仅会推动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创新,还会提高企业吸收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在国内学者中,徐康宁和冯伟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进行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25]张国胜也认为,本土市场规模能够影响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企业的技术能力,并且能够对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26]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有关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或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国内在这方面虽有涉及,但针对中国经验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从本土市场规模与快递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角度研究中国快递行业产业升级问题,以丰富该领域相关研究,同时对我国快递行业转型升级与科学发展提供建议。

       三、理论基础

       1980年克鲁格曼(Krugman)提出了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理论,本文所指的本土市场规模概念一部分源于克鲁格曼(Krugman)[27]的思想,但又与之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指一个国家(地区)内部的市场容量,突出本土市场规模扩大能够为企业提高生产率以及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激励,并不包括外部市场规模或出口规模。

       首先,市场范围假说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之一。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进而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技术创新。[28]这一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众多经验研究的支持,如阿迪斯和格莱泽(Ades and Glaeser)[29]等。欧萨(Ossa)[30]则把新贸易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经过模型推导发现,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专业化组织间的劳动分工更加深入,而分工深化与贸易自由化是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该文也被认为是斯密市场范围假说一个更为广泛的形式化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