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大花园里,开发区不啻是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闵行:“10年耕耘 10年丰收” 1986年投产的上海闵行开发区已度过10个春秋。截至今年4年底, 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40家,投资总额16.8亿美元,其中引进外资11.4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达到1200万美元。良好的投资回报使已有50家外商企业追加投资,增资总额逾7亿美元。1997年1—4月, 销售收入49.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8.61%;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23.9%。 今年是江泽民总书记和邓小平同志分别视察闵行开发区5周年。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鼓舞下,开发区近5年的业绩较前5年更上一层楼:5年来新增项目60个,新增投资总额和外商投资数是前5年的3.16倍和3.48倍;近5年实现工业产值、利润、上交税收和创汇分别是前5 年的9倍、7.5倍、15.4倍和8.9倍,创汇累计达27.2亿美元。 进入闵行开发区的外商企业具有“大、多、高”的特点,在1996年评定的1995年度上海市500家大销售企业中,闵行开发区有19家, 占3.8%。在全国评定的1995年度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上海有70家,闵行开发区有10家,分别占全国和上海市的2%和14.3%; 在开发区企业中,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投资项目至今已有40家,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分别占开发区项目数的33.9%和投资总额的64.5 %,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40家,投资总额近14亿美元,分别占开发区总数的33.9%和投资总额的85.7%。 目前,闵行开发区正抓住机遇二次创业。开发区董事长鲁又鸣告诉本报记者:迄今,全区尚有10万平方米厂房急待外商投资开发,为了吸引更多外商入区,开发区要切实以投资环境向国际水准看齐、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加强协调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推进文明洁净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工程。大力优化结构,在继续吸纳境外中小企业投资的同时,更要注重吸引跨国公司和大集团来区投资;在继续引进生产“精、小、轻”名牌产品项目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吸引技术含量高,设备先进的高新技术项目,还要积极开发,引进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和绿色工程三大新世纪支柱产业项目。 虹桥:大上海的窗口和门户 从虹桥机场进入上海市区,映进人们眼帘的首先是流光溢彩的虹桥开发区。这里原是上海滩的穷乡僻壤,经过10年的开发,形象巨变,成为申城商贸旅游区。国贸中心、太平洋饭店、扬子江大酒店、太阳广场等数十幢风格不一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派万紫千红景象。大批外商频频在那里办公、开会、投资、下塌、旅游和购物。 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上海市每年一次国内外客商云集的大规模、区域性的重大经贸活动。以往,华交会由于受场地的制约,得分二三个地方举办。如今事情好办了。位于虹桥开发区的上海世界贸易商城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将承担1997年华交会的举办场所,世贸城一、二期22万平方米建筑去年已基本完成。 虹桥开发区的定位除成为商贸集散地外,还要建设领事馆区。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澳大利亚、日本领事馆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已签订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委托合同,并办妥了这两个项目立项手续,通过了方案和扩初设计审批。日本领事馆已于1996年12月举行了项目奠基仪式。此外,开发区还继续敦促美国、捷克领事馆早日动工兴建。 本着建设“大虹桥”地区的精神,虹桥开发区1997年将把提高区域管理水平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包括制订开发区功能配套总体规划以及整个软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管理、服务、协调来共同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的现代化的新型商贸区。 漕河泾:上海的“硅谷” 素有上海“硅谷”之称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10多年的创业和开拓,一个有500 家中外企业云集,以微电子为先导,计算机、光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工业自动化仪表、航天航空等新兴技术企业为群体的工业园区已经形成。其中,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区落户。漕河泾开发区目前已成为上海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上海与国际间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逐步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12月,漕河泾开发区开始开发1.89平方公里的“西区”。随着“西区”的突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开发均取得较大进展,微电子从4英寸3微米工艺技术提高到6英寸0.8—1 微米工艺技术; 光通信以每对光纤通1900门电话提升到30000门电话技术。一些引进产品和生产制造也由组装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度高的设计、开发和前道工序生产。至1997年3月底,区内累计拥有三资企业210家,总投资12亿美元。头3个月,销售额18.6亿元人民币,出口843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