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述评 1956年2月1日,中国民航的一架小型飞机开通了广州——湛江——海口的空中航线,揭开了海南航空运输史的第一页。 41年艰辛的创业史,近10年的改革大手笔,重笔绘出了海南民航事业史上一个辉煌的春天——仅有700余万人口的海南省,现已拥有6家大中型航空运输企业;拥有先进的民航运输机20架;开辟了连接国内外50多个大中城市的国际国内航线70余条;海口机场跻身全国十大空港之列,旅客吞吐量连续3年在全国142个机场中居第8位。建省9年来,海口机场累计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是建省前32年总和的6倍。 在最近省政府组织召开的“1997年海南省民航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吴昌元及民航中南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诸葛升均对我省民航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省最早的航站仅有13名职工,从1956年设立至建省前的32年间,年起降飞机不足300架次,年吞吐量仅1000人次左右。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989年4月,民航广州管理局决定建立海南飞行队, 调派3架运输机进驻海口机场,由海口民航站负责经营, 从而为海南的航空运输市场注入了活力。自1989年起又陆续组建了民航海南省管理局、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海南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亚航空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油料海南公司、海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等6 家大中型航空运输企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海南航空运输体系。 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是,海南航空运输企业从起步伊始便引入了市场机制。国家基本上没有投资,然而特区的优惠政策却使其受益非浅。建省初期,海南便开始筹建自己的航空公司。没有钱,寄希望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经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批准,1989年10月,中国民航史上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创立,于是,用募集来的资金加上贷款购入了自己的波音客机。先进的体制为该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引起了国外财团的关注,该企业再得先机,在中国民航史上第一次引入外资参股。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短短7 年多的时间,即从一个民航业的新兵发展成为令同行瞩目的优秀民航企业,现已拥有各类运输机13架,飞行基地从海口延伸到宁波,经营国内航线20余条。 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和飞机,海南空中客货运输有了相应的保障。然而每年300余万人次的客流量和数万吨的货邮运量, 仅靠在原军用机场基础上扩建的海口机场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加之其地处市区中心位置等不利因素,对我省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制约,于是兴建新机场便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数十亿元的资金从哪里来?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组建股份制公司,通过向社会集资的办法来实现短期内建成新机场的宏伟蓝图。1993年7月,海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诞生, 从而开创了我国民用机场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先河。此前,我国机场建设均由国家投资,海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意味着海南机场的建设将由一个企业承担完成。这也是我省第一家承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果然不负众望,近10亿元股本金的陆续到位,使正处困境的三亚凤凰机场建设立刻有了转机,并创下了中国机场建设史上的高速度。1994年7月1日,该机场如期通航营运,机场公司的功臣们带着天涯海角的沙尘,未及喘息便全力投入第二个项目——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筹备建设。1995年11月,总投资约23亿多元人民币的美兰国际机场正式动工兴建,预计将在1998年底建成通航。届时,我省将形成一个南有凤凰,北有美兰的航空构架,海南成为航空运输大省的条件亦将成熟。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海南民航事业是在摸索中发展起来的,前无借鉴。它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产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必须树立大民航意识,要获得民航企业间的互相支持与协作;同时抓好安全与服务,以安全促效益,以服务促效益,民航事业亦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在特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航空运输业在我省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亦将会为我省企业带来良机,如航空机械维修、航空食品等,这一方面可以为我省航空运输业形成配套,另一方面亦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航空运输,这是一个阳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