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建省办特区8年来产业发展战略的三个模式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8年间,随着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三次变动,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变换了三次: 其一,建省初期的1988—1989年(也可包括筹备建省的1987年在内),提出海南以深圳为模式,推行“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及“两头在外”(原料来源及产品销售均在国外),实行“大进大出”,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可是,事与愿违,海南的“三来一补”微乎其微,成了“无来无补”,外商来料加工近于零。这一模式难以实行的主要原因是海南“天时地利”不如深圳:第一,海南没有深圳那样的地理位置,深圳与香港“一桥之隔”,仅个把钟头路程;第二,海南的投资环境比不上深圳,在外商心目中有欠理想;第三,海南四面环海,碰上刮台风,岛内是两天进不去,三天出不来;第四,海南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第五,政策优势当时尚无法与深圳相比,价格位差过大等等。事实证明,海南经济发展照搬深圳模式是行不通的。 其二,1990—1992年。随着建省初期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人的变动和新领导人的到来,提出学习江苏模式,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产业。认为海南特区农村人口多,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这个模式更是昙花一现,主要原因在于:(1)江苏是文教科技发达地区,又毗邻上海,乡镇企业发展主要借重于城市的庞大高科技队伍,而海南科技力量薄弱,员工业务素质也低;(2)海南农业经济虽在全省经济中占比重大,但农村乡镇企业既没有规模,也缺乏实力,无法启动全省经济发展。 其三,1993年初至1995年底,海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海南经济起飞,这便是“旅游启动模式”。应该说,旅游的确是海南的一大优势,但在全省国民经济总值中的带动系数和推动系数较小。以1993、1994、1995三年为例,旅游业仅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6%、1.8%,据测算,未来旅游业总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00年约占七分之一;到2010年仅占十二分之一。同时,旅游业还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影响,难以稳定发展。因此,它只能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而无力担负起整个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 此外,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决定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和论述了发展海南经济的优势,有海洋优势论,亚热带优势论,沙滩植被优势论,旅游资源优势论等等。并据此提出海南经济发展的多种战略目标和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如:“农业奠基论”、“工业主导论”、“贸易启动论”、“旅游先导论”和“海洋兴琼论”等。这些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在不同程度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作用。但是,几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这些模式都带着片面性,很难充分发挥海南潜在优势,并形成经济优势,推动全省经济起飞。 那么,海南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在哪里?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应是什么样子? 二、海南产业发展方针和最佳模式是“一省两地” 综合对海南省情的分析和建省以来经验教训的回顾总结,借鉴东盟国家的发展和港、台经济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海南省产业发展的方针应是:发挥海南的特殊优势,依托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以热带农业为基础,加强第一产业;以新兴工业为主导,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以海岛旅游为龙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带动全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现代大工业,尽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全省整体经济实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繁荣进步,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一省两地”,即中国沿海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南国海岛旅游度假胜地,最终实现富民和富省两项基本任务。 (一)发展现代大工业是海南加速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省经济腾飞的客观要求 工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亚洲“四小龙”和东盟诸国的经济腾飞最终都是依靠发展工业实现的。从国内外的一般发展经济看,迈向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海南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一个基本前提。 海南为什么不能重复国内一些地区走过的道路,而在工业起步的初始阶段就提出发展新兴的现代大工业呢?这是由海南的省情和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海南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础十分薄弱。在建省以来遇到的两次银根紧缩中,经济波动比较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在一般中小型加工业的发展方面,没有新的特点,客观地说,适应不了竞争。因此,要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能力,必须具备一些现代化的大工业企业,这是海南多年来发展实践的总结。海南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藏,也有大量优质的金属矿产,最适宜发展新兴工业。这里所说的大工业,包括资源加工型的和大进大出型的。海南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这么一块地方,搞上十几个大项目,生产总值、利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去了,折个经济实力就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发展现代大工业,还有一个创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环境的问题。虽然海南工业的发展水平低,但完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体制优势,广泛开展外引内联,发展现代大工业,上一批高技术、高水平、达到合理经济规模的项目。发展新兴大工业,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升级,增强海南经济应变能力,而且可以在某些行业和产品方面取得比较优势,做到后来居上。比如海南可以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可以加快发展汽车、炼油、浆纸等项目,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环境保护来说,现代大工业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像新加坡618平方公里土地,1994年人口287万人,搞了大进大出的五个炼油厂,加工量达7900万吨,现在全国财政收入的60%是靠炼油厂加工收入及油品运输收入实现的。瑞士也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都是世界上环境最优美的国家之一。同时,只有发展大工业,才能进一步带动农业、贸易、旅游的发展,对金融业、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等产业的兴旺也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浅显易见。总之,海南经济要腾飞,不搞现代化工业不行,而从建省以来的实践看,海南搞大工业也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