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流动的调查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深圳特区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的17年间,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大量涌入的劳动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场的深圳,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特点与规律,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好伴随出现的劳动力流动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流动的相互关系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借助特有的优惠政策,在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方面领先一步,企业用工基本面向市场调节。由于劳动效率高,工资水平也大大高于内地,因而对内地员工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深圳的经济发展证明: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流动日趋活跃,规模迅速扩大。

      1、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增加相互促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特区后,深圳经济百业俱兴,由于迅速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各行业、各单位通过人才市场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这些人以社会财富创造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其迅速增加,又为特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两者呈相互促进的关系。据统计,从1979年—1995年,深圳社会劳动力由13.95万人猛增至244.9万人,增加了16倍,每年平均增加14.43万人,年均递增率接近二成;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及2亿元上升为796亿元,增加了404倍,平均每年增近50亿,年递增率高达45.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则由1.13亿元提高至300亿元,增加265倍,平均每年增18亿元,年递增率达41.8%。

      2、经济发展的差异,促使并加剧了劳动力的流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根据利益原则而进行的。首先,市场经济越繁荣,对外地劳动力吸引力越强。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1995年深圳城市居民人均年实际收入达12153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4517元,均为十年前的6倍以上,两者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恩格尔系数则由八十年来的58.2%,下降为39.4%,减少了16.8个百分点,说明深圳人在收入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优裕的生存环境吸引了外来人口大量来深。其次,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对低收入地区的劳动力外推力越强。由于特区就业门路广、赚钱机会多等原因,刺激了当地劳动力,特别是相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

      3、劳动力流动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时期对外来劳动力的影响各有不同。同时,劳动力对经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亦不可忽视。

      第一阶段,从1979—1984年,称为深圳经济启动阶段。在此期间,深圳百业待兴,其经济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增长势头猛,劳动力贡献率高,建筑业与工业各领风骚,而劳动力变化则呈现“三个为主”的局面,即:体力型为主、当地人转移为主、政策性进入为主。据统计,五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倍多,年递增率高达64.2%。社会商品零售额猛增了近16倍,年递增率达到78%的惊人程度。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对劳动力弹性分别为4.49∶1与5.45∶1,即劳动力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4.49与5.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社会劳动力增加到27.3万人,增加近1倍。

      第二阶段,从1985—1989年,称为经济成型阶段。在此期间,深圳经济由打基础转向抓生产,由建筑业、工业齐头齐进转向以工业为龙头,由高速发展转向结构调整,由落后的商品生产转向外向型商品经济,为深圳经济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外来劳动力则出现了:涌入呈狂热性,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大大加快,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迅速降低的局面。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递增率降至33.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增递率仅22.1%,比劳动力的递增率低了近6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深圳劳动力五年增加了6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3万人,相当于第一阶段五年的增加量,在涌入的劳动力中80%进入了工业企业。而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则由上阶段的11.1∶45.5∶43.4,变为7∶48.4∶44.6,形成了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对劳动力的弹性降至1.18∶1,即劳动力对该指数几乎失去弹性。

      第三阶段,从1990—1995年,称为深圳经济发展提高阶段。在此期间,深圳经济由数量发展转为质量提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已逐渐成为深圳市的支柱产业。而外来劳动力则呈现:运动出现理智性,而规模仍在扩大,就业结构继续调整,知识层次迅速提高,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及外来劳力回流的局面。据统计,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于1990年突破百亿大关后,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平均每年的增量超过百亿,年递增率回升到41.8%,至1995年已达796亿元。同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个亿,年递增率超过三成。六年中,社会劳动力增加了151.3万人,平均每年增25.2万人,接近于上一阶段的2倍,而年递增率降为17.4%,比前期低10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