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特区现实的理论思维

——读周文彰《特区导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湛 刘克苏 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中国,哲学无疑是历史最悠久的理论思维形式,而特区则是最年轻的社会现实。周文彰博士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借助哲学的认识方法对中国特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的《特区导论》(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就是这一研究的理论成果。细读这本书,既为作者对中国特区明快透彻的阐述所吸引,又深切地感受到书中贯彻着的哲学思维和表述方式。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到底在对社会现实的宏观研究中能起何种作用?《特区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例证。

      1

      放眼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浪潮,毫无疑问,经济特区是涌在最前列的潮头。中国特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世人瞩目,它在理论上得到反映和概括是理所当然的。从1980年到1995年,中国创办的经济特区刚刚走过15个年头,周文彰博士的《特区导论》就问世了,这本身就体现了特区特有的速度和创造精神。《特区导论》不是一部纯哲学著作,而是以现代哲学思维和方法研究特定社会领域、社会现象的理论成果,是国内关于特区理论的第一部专著。这项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成果,以哲学所特有的简洁有力的笔触勾画了中国特区的理论形象,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意味深长的。在这部书中,哲学和现实几乎融为一体,哲学似乎重新发现了现实,而现实也在重新发现哲学。

      作者在这部书中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建构特区一般理论”。这个“一般”二字用得如此大胆,以致毫不掩饰它与哲学的牵联,自然也会引发读者的疑问。特区,如作者所说,“作为中国的一块特殊经济区域”,本是一种特殊事物、特殊现象,是否应对之提出“一般”性的问,是否可能建构起关于特区的“一般理论”,如果能够如此,那么其必要性又何在?这些问题对于其他特殊事物或现象来说是否也同样存在呢?

      周文彰博士立足海南,研究中国特区,他首先关注的是“特区之特”,关于“特区意识”、“特区气氛”、“特区规范”、“特区教育”、“特区效率”等等的研究,极具特色,这些思想成果汇为文集,是他的《绿岛傻想》一书。作者所研究的中国“特区之特”诚然是特殊,但却不是个别,相对于个别事物、现象而言,已经是某种一般或普遍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专门写作《特区导论》,该书共分八章,计22万字。全书力求阐明“有关特区的那些最一般、最有普遍性的问题”,即“特区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作为特区建设者应当怎么样等问题”。作者通过对特区的地位和作用、特区的性质和特征、特区开放和投资环境、特区意识和特区规范以及特区的历史命运的阐述,以一种浓重的现实感、历史感为背景,回答了他所说的那些“一般”问题。读罢全书,这些“一般”问题已不再是逻辑的抽象,而是“思维中的具体”,即作者努力建构的“特区一般理论”。

      2

      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今日中国现代化建设,作为当代中国人民最伟大的社会实践,无疑需要并且必然会产生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他关于特区的思想,就是体现时代要求和实践呼声的理论认识的卓越代表。周文彰博士以邓小平的理论和思想为依据,进一步总结特区发展的新鲜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特区的一般理论。不仅回应了现实实践发展的呼唤,而且适应了理论认识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充分发展着的认识不只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推进,而是反复进行的兼有广度变化和深度跃迁的思维运动。这是人的认识在个别、特殊、一般之间双向转化的链条:个别→特殊→一般。我们对特区的认识的深化,必然要由个别、特殊达到一般,达到对于特区本质性、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而这种一般性的认识又要回到实践中去,引导对于特殊、个别的认识,同时使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特区导论》所做的工作当然是侧重于“个别→特殊→一般”的认识方向上,但它作为“一般理论”一旦确立下来,又会为接着而来的“一般→特殊→个别”的认识过程提供逻辑的前提。经过这样的理论思维,显然能开阔人的思路和视野,既超越了狭隘的经验(个别思维)又不同于单纯的理论(一般思维)。它不是凝固的、空洞的认识,而是灵动的、具体的思想,是能够规范、引导实践的富有创造活力的意识。

      《特区导论》的生动叙述向我们表明,追求“一般”未必是理论的缺陷。只要不把“一般”绝对化、凝固化,而把它作为认识运动中的重要内涵和环节,看作一定的认识过程的终点和新的认识过程的起点,那么它就是对于实践和认识有重大意义的内容,不应被当作“形而上学”来加以拒斥。理论思维的特点即在于把握“一般”,当然是与特殊、个别辩证地联系着的一般。要把握一般,就得进行概括和抽象,进行有足够的实践和认识根据的科学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为科学研究对象,仅有哲学方法是不够的,作者在此书中借鉴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其方法是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的,但核心是哲学方法。

      3

      然而,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本身不是哲学”,尽管我们能从全书各章节的逻辑关系中明显感受到贯穿其中的理论思维方式。《特区导论》用现实生活的、现代科学的语言来分析、阐述有关中国特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讲的是人们所关心的、能够想到又不容易想明白的道理。比如关于特区意识,书中将其界定为“人们思想上对特区性质、任务、道路以及特区对人们自身行为要求的意识。”而特区意识的内容则包括开放意识、政策意识、效率意识、创业意识、规范意识、文明意识等等。这样,特区意识就不再是个捉摸不定的东西,而是变得较易理解和把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