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浦东的经济增长速度

作 者:
庄崚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浦东开发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如何辩证地分析正确把握经济增长速度,是浦东开发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极其敏感的热点问题。由于浦东开发的独特地位,浦东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浦东经济增长速度的回顾与比较

      1996年上海浦东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412亿元增长到510亿元,然而增长速度却从1993年、1994年的30.2%、28.6%放缓至20%。与此同时,在GDP构成之中,房地产开发及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之比重有较大下降;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贸易、信息产业比重急速上升。这标志着浦东开发已提前迈入实质性增长的新阶段。

      实质性增长(Essential Increasing Per iod)是指一个经济特区或开发区,经过创立初期以内外基建投资为主的形态及项目开发后,开始立足于自身的功能开发与技术创新而获得集约增长与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阶段。实质性增长阶段是检验国家设立某一特定经济特区或开发区的预定目标,即外引内联,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可持续增长能否实现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特区开发自身兴衰成败的关键时期。

      依据当代国际国内经济特区开发区的实践经验,从创立初期的形态性增长阶段,转入实质性增长阶段一般需要经过8~12年。如微电子等产业为主的韩国马山出口加工区用了9年,以加纳利国际商务中心为主要功能载体的英国伦敦码头开发区(LDDC)用了12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我国于80年代初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一般用了10年左右。而浦东开发仅经过短短5、6年即提前进入这一“更上一层楼”的历史性转折进程之中,是由于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深圳等特区勇于探索,成功开拓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全方位开放的示范与推动。各特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率先开放,大胆改革,推出有偿批租开发区土地,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和重点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并加以自主消化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实质性增长阶段的到来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以深圳为例,“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达2414亿元,平均年增速30.4%。国民经济在良性循环中稳定增长。不仅“深圳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效益”也位于前列。经过16年的持续开发,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质性增长,已形成了35个工业生产门类、1000多亿元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拥有300多亿元固定资产的第三产业体系。深圳一马当先,其余特区也不甘落后。1995年,5个经济特区的工业总产值达2015.2亿元,相当于初建特区时的60多倍。对外贸易总值达到711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当年进出口总值的21.2%。特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的全面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与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原先以减税让利为核心,实行地区倾斜的我国第一代优惠政策体系正在向以国民待遇及功能先试为核心的第二代对外开放优惠政策体系过渡。在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之下,浦东开发在一定阶段上也被“逼上梁山”,加速从以优惠税利政策吸引外资,集中形态开发建设向立足功能开发,内涵型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作为我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点睛之笔,浦东开发从一开始就自觉地将自身融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建设与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全局之中,贯彻市委市府提出的“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与基础设施、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三个产业先行的战略,在总体规划制订、路桥基础设施建造、小区开发及招商引资的同时,即注重产业布局与结构的优化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开发,并在我国特区发展史上率先提出“功能开发”,促使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全面推进,开放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浦东开发六年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90年60.24亿元增至1996年的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2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8.1%提高到1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已达到27000余元,高出上海市全市平均水平7000余元,较1990年净增2.2万元。新区地方财政收入由1993年7.35亿元提高到1996年26亿元,年均递增70%。从而在主观上为提前迈上实质性增长的新台阶准备了条件。

      二、浦东开发实质性增长阶段的特征及速度界定

      与开发初期形态性增长阶段相比,实质性增长阶段具有一系列不同以往的特征及规律。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与分析这些特征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界定与规划最佳的经济发展速度,既是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当务之急,也是探索浦东开发为振兴中华迎接亚太世纪多作贡献的长远之计。

      1.增长速度上从低起点上的超高速度增长向已有规模上的高速增长转化。

      创建初期的超高速增长是由于国家设立特区开发区的政策所驱动,大量外资内资急速涌入“抢滩”,筑楼、开厂、办公司,加上开发区内大规模市政通信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所造就的超高速度。这种速度,在开发前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浦东新区达到30%以上,在起点相对较低的深圳则可突破50%。但是当进入实质性增长阶段后,上述的超高增长速度不可能长久保持,而是必然会回落到已有规模上的高速增长,从而呈现明显的增速落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