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发展

——进城务工青年职业发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玲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潘玲珍(1980-),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青少年教育。

原文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社会与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领域。新生代农民工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发展不仅是当代青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当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技能发展面临着观念、组织和政策等几方面的障碍,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应逐步转变相关政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认同的形成;推动企业承担责任,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发展提供平台;并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规范化管理。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5)02-0038-05

       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发展基础上实现这一群体的职业化、专业化、市民化,不仅是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明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着受教育水平较低、就业岗位知识与技术含量低、薪酬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制度、制定政策,使这一群体的职业技能得到发展,实现真正转型。

       一、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及其职业技能发展

       农民工指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因相关政策如户籍及其他原因,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依然保持了其原有身份,因而称之为农民工。多年来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正如学者指出那样:“改革25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巨大的流动人口和城市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核心内容。”[1]新生代农民工则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后、在接受完义务教育阶段后即进入城市打工的年轻人群体。有数据表明,及至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超过2.6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则占到了60%,大约1个亿。[2]

       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准,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他们生长于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并不了解农村和农民;另一方面,长期的城市生活又使得他们更加渴望撕去贴在身上的“农民”标签,更加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人”。因其接受教育水平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工作耐受力低。总体上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四大群体性特征。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不仅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也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性发展中,职业技能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职业技能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技术和能力。随着经济现代化,劳动分工更加专业、精细,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出了职业发展的要求,并产生了系统的分类,如技工类、餐饮类、工程机械类、服装设计类、美容化妆类、汽修类等。职业技能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所以,职业技能发展是指由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经过由各种相关机构实施的系统教育和培训,获得从业所需职业技能的过程。

       因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一方面,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传统的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面临挑战。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大趋势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发展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2003年以来,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的培训。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投入大量经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财政部、农业部、人保部等部委陆续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春潮行动”等免费公共培训项目,地方政府也对这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如东莞市的“新市民项目”等。这些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培训,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以及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城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发展带来的挑战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全社会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挑战更为突出。

       首先是快速城镇化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分布和技能发展。从农民工职业转化的轨迹看,我国农民的职业化分为两个过程。第一是原有的农民职业化,即成为社会分工中一种职业门类,以农业生产为一种职业,这是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民的基本职业状态;第二是逐渐走向职业工人,随着大量农民转移向非农产业部门,农村劳动力逐渐成为职业工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化,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变。对社会而言,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必备条件;对农民来说,是从“农村人”走向“城市人”的必经之路。这一进程被很多学者称之为农民工的“市民化”。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步骤是职业发展,即摆脱农民身份,而成为职业的产业工人。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相比,我国农民的职业发展进程远远滞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全部乡村劳动力约75%,这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之后,在观念和制度上都未摆脱农民的身份,大多数人保持着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兼业”身份。这显然不能适应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也对农民工自身发展带来了障碍。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母在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方面有了很大差异,但其职业发展,特别是在基本职业状态方面尚未能摆脱此种束缚。职业身份的转变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也是一个涉及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化,而专业技术在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主题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是吸纳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市的出现与繁荣,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在市场经济中的协作。在我国加快发展城镇化的战略布局中,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分工更趋专业精细,并在专业化基础上相互合作,由此对劳动力的要求必然发生转变——由普通劳动力向专业技能型劳动力转变,这对于城镇主要劳动力来源的新生代农民工带来了专业技术方面的巨大挑战。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发展与职业化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职业化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职业能力,因此需要相关的培训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发展;而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发展会给其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都带来益处,促进从业稳定性,进而促进职业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发展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发展水平限制了职业发展,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甚至很大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技能培训,加上农村人口总体上文化素质较低,人力资本质量不高,因此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明显限制。这种状况,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对劳动力的要求显然存在巨大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