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6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化趋强。 1、特区发展速度开始减缓,沿海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沿海五个特区连续十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的速度开始减速,预计1996年将下降7—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其发展速度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五个特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汕头和海南的发展速度预计在8%左右,仅为五个特区平均增幅的4.4%,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另外,辽宁、广西和海南三省区继续呈低速发展势头,从地方财政收入看,三省比重由1995年占沿海12省区市的16.4%,又下降为1996年的13.5—14%。 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等“热点”地区,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又有新的动作,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气象。上海浦东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在促进功能开发和体制性政策优惠方面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如允许国内外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新区从事进出口经营业务,扩大外资企业在新区进行服务贸易和商业零售等方面的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外资银行在新区经营人民币和扩大境外保险机构进入新区的试点,等等。深圳和厦门则侧重于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出关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一些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另外,地处中西部的一些省份也在改革开放和促进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些大的活动,扩大了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步伐。这也是1996年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增幅超过东部地区近一倍的重要原因之一。 2、贯穿南北、联通东西的两大经济带发展又有新举措。一是南北向联接9省市的京九铁路全线投入运营,对促进沿线近百个地市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振兴、加快沿线经济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东西向直接沟通10省区的新亚欧大陆桥项目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于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开发国际研讨会”,沿桥20多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了“大会主席宣言”和建立“亚欧经济论坛”的倡议。这次会议作为1996年3月泰国曼谷首次“亚欧首脑会议”后的一次重要后续行动,开创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共同开发、共同发展迈向21世纪的新纪元。 3、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加强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以来,我国抓住东北的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西南的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国际合作和西北的以亚欧大陆桥与中亚正式联通等机遇,积极参与并加快了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各参与国家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上述三个项目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如图们江项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推动下,中俄朝三国和中俄朝日韩五国于1995年12月分别在纽约签署了成立三国协调委员会、五国协商委员会和五国环境保护等三个协议,推动了有关国家逐步进入规范化运作;澜沧江——湄公河项目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推动下,东盟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新疆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开展边境贸易的基础上,都在以新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借曼谷亚欧首脑会议和北京新亚欧大陆桥会议的东风,抓紧研究和实施包括中亚三国和我新疆在内的次区域国际合作项目。 很显然,上述进展对于促进我国边境地区发展,稳定与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4、一些国家级重点资源开发地区加快发展步伐。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靠国家战略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1996年,一批国家级重点产业区的发展势头很好,已开始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三峡地区移民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顺利;青海柴达木盆地加快开发钾肥资源和农业资源;新疆商品棉、石油及天然气开发将随南疆铁路的开工进入一个新阶段;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建设进度加快,我国第一个实行煤电路港等综合经营的大型现代企业神华集团按新机制运行取得初步成效。 (二)三大地带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1、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看,预测中部地区最快,约增长10%以上;东部地区次之,约增长近10%;西部地区居后,约增长9%。由此,与1995年相比,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将上升至29%左右,东部地区大体保持在58%左右,西部地区(不包括西藏,下同)降低到约14%。 2、从工业生产的增长情况看,1996年1—11月累计东部地区有7个省市的工业总产值增长超过全国平均14.9%的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工业生产放慢,其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有5个省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湖南省,其增长速度为全国之冠,达到20.3%。西部地区都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云南、甘肃和青海增幅在全国排名为最后三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另外,东部地区有7个省市轻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15.4%的平均水平,但北京市仅增长0.5%,略高于新疆增长0.3%的水平,分别居全国排名最后两位。另外,上海和广东的增长率也低于全国平均值,这是影响其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也说明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其轻型化步伐已放慢速度。 3、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看,1996年1—10月东部地区只有北京、上海、江苏和山东4省市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26.8%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北京最高,达到48.7%。中部地区的安徽和河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增幅排全国第二。西部地区有云南、贵州、陕西、宁夏超过全国平均值,其中云南增幅列居全国第三。虽然包括天津、广东、浙江、河北等省市的地方财政情况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与中央财政相比,29个省区市中只有海南、青海和广西低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海南省最低,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