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是90年代我国政府继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世界影响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它是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的合作开发项目。园区在高水准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并相应引进国际资本投放的同时,还将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新加坡发展经济和公共管理方面对我适用的经验。建成后的苏州工业园区,将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年多来,在中新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新双方的密切配合下,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3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已实现“九通一平”,搬迁农户2500多户、工厂100多家,一批标准厂房和商住楼相继竣工;到1995年底,已引进外资项目69个,其中58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15个已开工建设;累计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到帐近3亿美元;园区管理委员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对投资商实行“一站式服务”;借鉴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工作也已按计划积极展开。可以说,苏州工业园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笔者认为,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当十分重视并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⒈“硬件”开发与“软件”(指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下同)借鉴的关系。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设施“硬件”,大规模引进国际资本,与成套借鉴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方面对我适用的经验相结合。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中,还没有一个是这样定位的。在国家基本停止审批开发区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与某个外国政府签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其不同凡响的意义正体现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时明确要求苏州工业园区要“为发展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积累新经验”,表达了党和国家对苏州工业园区所寄予的特别的期望。 苏州工业园区的特色就是国家同意在这里系统配套地学习和借鉴某一外国在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并经实践证明是先进科学的,同时又是对我适用的经验。因此,衡量园区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园区在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方面取得的成效如何,以及这些成效在苏州乃至国内的推广和运用价值。国家和省、市在新加坡政府的配合下,已就如何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园区正式启动开发以来,以人才培训为先导,又为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作了必要的铺垫,并且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果。但是应该看到,“软件”借鉴工作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一些带根本性影响的关键问题亟须尽快解决。首先,要在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界定苏州工业园区将要学习、借鉴的部分,并且对取舍作出令人信服的评析。简单罗列新加坡经验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把新加坡经验置于新加坡特定的历史、文化、地理、种族、宗教、政治环境中进行审视,真正把握住新加坡3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缕析出新加坡经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找到新加坡经验赖以存在并得到不断完善张扬的内在机制和支撑条件。要完成此项工作,仅仅靠几次“走马观花”式的考察或“蜻蜓点水”式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要确立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原则、方式、途径,尤其是要确立借鉴新加坡经验之后将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的新经验、新体制方面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克服的障碍。应当特别引起重视的是,人是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经验的主体。因此,在园区建立起一支能适应借鉴工作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这些人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及运作规则,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再次,要尽快建立与所借鉴的新加坡经验相适应的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也就是外部环境。关键在于两条,一是立法,二是授权。从目前情况看,授权问题解决得较好,立法问题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借鉴新加坡经验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来说,是一项长期的、贯穿始终的工作,是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连续性、系统性。同时,它又不是孤立的,它与“硬件”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有时甚至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关系。这实际上也决定了苏州工业园区“硬件”建设的特殊性。“硬件”在园区不再只是一种风格的体现,它更是一种思想的体现,一种装载并演绎着“软件”内涵的思想。在这方面,我们的认识明显滞后,亟待深化和提高。 ⒉“硬件”开发与园区功能定位的关系。苏州工业园区将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设成为与国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准的工业园区。根据规划,苏州工业园区将分三期开发建设:首期将建成一个以现代化工商业为主体,适应金融业和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小区;第二期将充分利用金鸡湖优美的水环境,建成一个富有苏州水乡特色的高新技术中心小区;第三期将建成一个以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体的中心小区。建成后的园区将是一个带有鲜明个性特色且具有城市功能的新城区。笔者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住开发与功能定位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规划制定中协调好园区与整个苏州市区的关系。苏州是国家最早批准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7个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它的小桥、流水、人家,小巷、园林、寺塔,再加上特有的绵绵吴语、淡雅民风,构成一幅江南水城令人回味久远的历史人文画卷。苏州市在城市总体设计中提出了“古城新区”的布局思路,并且提出古城要古,新区要新,使得古城新区各展其长,相互映衬;古城居中,西有新区,东有工业园区,三点一线,最终形成一个与沪宁线平行的带状城市。园区应该着力从两个方面协调好与苏州古城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在“古”与“新”的巨大反差中追求和谐统一的美学效果。在两种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和人文积淀的城区设计和建设中寻求和谐与统一,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关键是要捕捉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而这一结合点只能源自于设计者对苏州人文历史深刻而独特的美学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园区的高水平建设,要为苏州市整体城市功能的拓展赢得必要的空间。 第二,按照苏州工业园区的功能设计要求,优化组织实施“硬件”开发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供汽、供电、邮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适应高新技术项目和国际资本大规模引入的需要。二是以国际上著名大公司、大财团为投资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外资项目引进。在这里要特别重视两个问题,即项目的整体质量和项目的整体布局。没有一大批高质量的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功能预设将失去载体;不讲究项目的整体布局与合理结构,就难以发挥园区最大的功能效用。三是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这一环境应能满足国外投资商、引进的各类人才以及一般劳工等三个层次的居住者的需求,重点是营造出一个极富现代气息、高度文明、无污染、商业信息及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这一环境应强调以人为中心,使每个人的潜在能量得到释放并形成以公平竞争为纽带的合力。四是社会化服务及保障体系,如公积金制、医疗保险、公共住屋计划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软“硬件”。总之是要围绕园区的功能定位来规划和实施“硬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