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立市”推动厦门经济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先志 厦门市计委经济研究所

原文出处:
福建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厦门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以港立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扬长避短的角度,高度地概括了我市经济未来发展应遵循的基本策略。“以港立市”的基本内涵包括海港、空港和信息港三个方面,本文仅从海港和空港的角度,谈谈个人对实施“以港立市”战略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厦门实施“以港立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海港和空港为中心,加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效通畅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推动特区对内经济合作。

      “以港立市”首先要有港口,要以海港和空港作为自己立足的基础。而特区十五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厦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因此,厦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首要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以海港和空港为中心,加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根据厦门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九五”期间可考虑的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有:(1)加强海港建设,要围绕“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的目标,以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为重点,在东渡、象屿、海沧、嵩屿等地,建设全天候、可容纳第三代和第四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深水泊位,使厦门港成为国际海运业中的大型集装箱运中转港,力争到2000年全市拥有23个深水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5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万标箱;(2)加强空港建设,要尽快完成高崎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拓展国际航线,尤其是直飞欧美的航线,争取成为国家一类干线机场和区域性国际航空客货中转枢纽,同时要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民用航空维修工业体系,客运吞吐能力2000年以前要达到800-1000人万次,以适应本地和腹地经济发展、对台“三通”直航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3)加强铁路建设,近期可考虑建设角美至嵩屿的铁路,使海沧嵩屿港区能通过铁路与内地连接,远期,可考虑与有关地市合作建设赣州至龙岩的铁路,使厦门港能通过铁路直接与京九线连接;(4)加强公路桥梁建设,尽快建成海沧大桥和厦、漳、泉高速公路厦门段,使厦门与漳、泉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高效畅通的特区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以高效畅通的特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厦门特区将有可能充分将自己的辐射能力扩展到闽西南邻近地区、闽粤赣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内地的有关地区,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合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厦门市区域性龙头地位,以及特区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依托海港和空港,建立临海型重化工业基地和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特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厦门市现有的经济总量较小,工业基础较弱,工业层次较低,影响特区功能的发挥和地位的提高。“九五”期间应以发展先进技术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迅速扩大经济 总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在这方面可以考虑采取两大措施:

      一是依托海港的优势,在海沧建立现代化的临海型工业基地,发展那些运输量大、需要大进大出、占地较广的大型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未来发展可考虑布局我市“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工业行业的有关项目,如机械工业的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项目;石化工业的PX和PTA、涤纶纤维、聚酯切片、苯酐、轮胎、PVC硬制品等项目;电力工业的港口火力电厂等项目。建立临海型工业基地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既可为我市引进国外大型工业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又可为岛内城市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

      二是依托空港的优势,在厦门本岛的东北部建立临空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那些运输量较小,但进货交货要求及时,且占地面积又不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厦门本岛东北部地区有火炬高科技园区,将来还要发展航空工业城,是我市技术密集型工业的集聚地。未来的发展可考虑布局电子工业的有关项目、机械工业的精密产品项目以及其它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下一世纪的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厦门市的产业素质和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过建立临海型的重化工业基地和临空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可以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推动我市工业高起点地迅速扩展,从而更有效地将我市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内在素质的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依托海港和空港,发展港口服务产业,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扩大特区对外经济合作。

      “以港立市”不能光有海港和空海,还必须发展海港和空海的配套服务产业和有关的第三产业。只有为港口配套服务和依托港口发展的服务产业繁荣发达了,才能充分发挥海港和空港的作用,真正实现“以港立市”的目标。

      依托海港和空港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发展港口维修业,建立大型的船舶维修基地和飞机维修基地,为往来的船舶和飞机提供维修服务。二是发展国际航运业。在海运方面,要组建和发展厦门特区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同时争取更多的国际著名航运集团来厦设立分支机构,并允许他们开展船代、货代、揽货、理货等运输业务,此外还要积极发展国际直达航运,增辟更多的国际海运航线;在空运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厦门航空公司,增辟更多的国内外空运航线,尤其要发展欧美的跨州国际空运航线。三是发展港口保障和服务体系,如发展海港和空港的仓储、补给、救护、电信、饮服等行业。四是发展对外贸易业,尤其要重视依托港口发展对台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五是发展为港口经济配套服务的国际金融业和国际保险业。六是加速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口岸管理法规、验放手续要率先建成国际通行的EDI系统,尽快实现报关、通关“无纸化”运行,形成与国际接轨、灵活高效、收费低廉的口岸综合管理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