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纲要”中,天津市就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模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滨海新区建成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以冶金化工为基础,商贸、金融竞相发展,形成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以自由港区为发展方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面向21世纪的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经济新区。但是,天津滨海地区面积多达2270平方公里,不可能同步发展,更不可能一步到位,实现预定目标。因此,如何选择启动模式就成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必须首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启动模式比较与选择 就现有情况看,天津市关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启动模式主要有三种设想。 第一种是申请向国家要一个计划单列市的“格”,隶属天津,统领“二区一港、塘汉大”等整个滨海地区。应该说,这种设想仍未摆脱计划体制下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在实践上也很难行得通。 第二种是不打破目前这种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的格局,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待发展到一定时期,再协调关系,统筹考虑,共谋发展。这种设想不失为一种稳健的发展思路,固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与整个加快发展大势不符,而且也容易使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陷入一种自发的境地。 还有一种启动模式,就是借鉴其他沿海开发开放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特点以及开发开放的目标模式,创造一种更为开放和迅捷的启动开发模式,“双轮启动,四位一体,统一规划,梯度推进”。在这里,“统一规划”是保证,“四位一体”是基础,“梯度推进”是程序,“双轮驱动”是中心。 “统一规划”的重点,一是滨海新都市的开发规划,二是滨海新都市的改革规划。开发规划主要是打破滨海新区现行的各自独立、多足鼎立的格局,统一规模滨海新区内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规划、市场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改革规划主要是顺应国际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按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要求,规划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创新、市场机制的构造、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社会保障体系的设立、改革时序安排与发展的匹配等方面,其中心任务是规划出台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法规,以便把滨海新区的开发和运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位一体”既是向国际性现代化门户城市迈进的内在要求;又是当前滨海新区启动的迫切需要。首先,发达的商贸和金融业乃是现代港口城市的重要特征。其次,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综合性城市转变,为现代港口城市的基本走向。所谓多功能,就是港口城市除了作为交通运输中心或商业中心外,同时还是工业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甚至还是旅游中心。有鉴于此,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及塘沽市场必须按照目标模式的要求,四位一体协调运作。 另一方面,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及塘沽市区发展现状而言,由于原有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出口加工业,天津港保税区主要发展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天津港则重点开发港口运输业等等。在新的发展阶段,各功能区都在转轨变型,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如果缺少协调,各行其事,就必然会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四位一体协调运作还有利于滨海新区中各功能区的定位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应充分发挥两区的结合优势,做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龙头和骨干;天津港应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发挥在滨海新区的运输通道作用;塘沽区应充分完善现有的城市载体功能,确立服务发展战略。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组合效应。 “梯度推进”的程序安排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我们在天津滨海新都市目标模式构想上应高起点、大手笔,但战略实施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积极而又稳妥,根据条件和可能,分阶段分步骤向终极目标迈进。我们的设想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启动区的建设,10年左右建成核心区;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滨海地区建成中国北方国际性门户城市,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城以港兴,港以城荣”。经济发展中早已有过这样的结论:投入相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港口城市往往可以获得比其他城市更快的发展。天津滨海新都市的开发首先也应围绕天津港作文章。我们所设想的“双轮驱动”,就是在天津港的两翼构造两个启动点,一是包括商贸、金融业出口加工的自由贸易区;二是石油化工区,以期构造包括天津港、自由贸易区及石油化工区的天津滨海新都市的启动区。 二、辟建自由贸易区——构造第一启动点 顺应世界经济性特区的发展趋势,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特点,我们把天津滨海新区设置的自由贸易区定位为:综合性港区型自由贸易区。所谓“综合性”,即兼有出口加工、自由贸易及金融、仓储等多项功能;所谓“港区型”即依托于天津港区。它是自由港、保税区、出口加工业功能的统一。其陆域界定为:天津港保税区的全部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区的一部分。这个设想参照了德国汉堡自由港的案例。 汉堡自由港是世界上自由港一个成功的典例,与天津港条件很相近,有很多我们可借鉴之处。 汉堡自由港属港区型,它由两部分组成,即老自由区和建于1910年的瓦尔特歇夫自由港组成,中间被易北河支流隔开,但由考尔布兰德高架桥联接,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主要功能的仓储装卸运输、加工创造和贸易等。其贸易主要为中转运输和仓储装卸服务;加工业分为仓储业、贸易服务的简单加工和利用进口石油的炼油业;为港口服务的造船、重型机械、集装箱修理以及相关产业。汉堡自由港由汉堡市政府所属的经济事务部管理。自由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封闭式的和自由度最大的海关监管。现在汉堡自由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存储装卸、中转运输贸易和加工制造业基础上,积极发展为顾客急需的服务业,如海运包装、信息、通讯业等。集装箱运输比重也进一步提高。此外,汉堡港近期将开辟一块面积8~10平方公里的自由港区,建设集装箱专用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