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在数量上的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将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要求我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拓宽招商引资思路上来。 一、外引内联的基本态势 1.面向世界的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趋大。至1996年8月底,浦东新区吸引的外资项目已达到4064个,协议吸引外资109个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外商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已形成宏大的气势。而且,外资项目质量和平均投资额不断提高,1994年总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外资项目达到63个,其协议吸收外资达19.7亿美元,占全部外资协议总额的75%2%。1995年协议吸收外资额已达到407万美元。迄今,浦东新区累计引进500~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达130个,其中协议外资4.89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达274个,其中协议外资68亿美元。总投资额高,协议外资额比重不断增长,项目平均投资额不断增大,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中型项目占主流,使浦东新区的直接引进外资具有规模大、水平高、质量好的特征。 投资来源广。浦东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迄今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浦东。截至1996年6月底,香港依然独占鳌头,其投资项目数和协议外资额分别为1796个和50.6亿美元,分别占新区的45.7%和47.4%,平均投资规模为470.1万美元。日本、美国次之。协议外资额分别达到13.4亿美元和9.3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分别为406万美元和263.1万美元,美国投资项目较小。按协议外资排序,八强协议外资额合计90.2亿美元,占新区协议外资的比重高达84.4%,可见在国际投资来源多元化,浦东与世界经济相互渗透日益增强的同时,投资强度仍主要集中于亚洲四小龙、日本和欧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日商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欧美投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英国和德国,投资项目大,平均投资规模均逾1000万美元,从而使投资来源,偏于港台一隅的局面有所改观,引进外资的质量逐步提高。 投资结构趋佳。新区利用外资的结构基本与“三二一”产业发展的方针相吻合。外商投资三产的比重从1993年的43%上升到1995年的54%,累计到今年9月底,新区共有外资三产项目2100家,协议外资67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分别为55%和68%。第三产业涉足的领域日益广泛,并从传统的餐饮娱乐、房地产拓展到零售商业和装潢设计等行业。新兴的信息咨询业也开始充满活力。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体,近年来,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较高,在电脑、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中,利用外资取得明显成效。进军浦东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增多,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增大。新区利用外资的工作可称之为“渐入佳境”。 2.面向国内的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需扩展。截至1996年8月底,新区的“内联”企业共有4421户,注册资金143.4亿元,已形成相当规模,但与深圳市相比尚相去甚远,深圳凭借先声夺人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发展了8000多家“内联”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50余亿元,其产出份额已占到深圳全市的三分之一。浦东新区起步晚,能形成现在的内联企业规模殊为不易,但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面向国内的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强化,以期真正实现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高度开放。 辐射半径需扩大。新区“内联”企业来源广泛,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8个中央部委。其中苏、浙、粤、京、皖为投资大户,其项目总数和注册资金占全区比重分别达56%和64%。可见,新区“内联”企业的发展一是延续和加强了与周边省市的传统经济联系;二是争取和保持了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的支持;三是把握和吸收了南方开放省份和经济特区的辐射效应。值得重视的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在浦东的投资尚欠规模,这与中央赋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很不相称。浦东新区必须强化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主动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产业联动需增强。新区的“内联”企业多以独资为主,作为内地企业的分公司和营业部,对其母公司依赖性大,与深圳的“内联”企业多以“中中外”等方式合资联营的模式相形见绌,缺乏资源要素优化组合,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机制。在规模上,新区的“内联”企业平均每户注册资金只有320余万元,在行业上,“内联”企业多集中于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国内商业领域,投资的档次和质量亟待提高。 二、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1.立足于优化产业结构 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与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增量投入来改善存量格局。必须按新区的产业功能定位和投资指南有效地引导外来投资,借助外商的资金和技术,为我所用,大力强化新区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培育战略产业。鼓励外商引进技术档次高、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以充实浦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提高层次不能停留在房地产硬件开发的阶段。要根据新区的城市建设形态规划和产业布局,积极为外资项目选址定位,促进新的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要搞好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形成良好的交通通讯网络,使外资项目良好地嵌入现有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的布局效益。同时,要注重限制甚至禁止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行业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染指浦东,确保浦东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