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创潮汕经济新优势的六点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世霖,中国铁道科学院研究员; 李章大,国家地矿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原文出处:
沿海新潮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们翘首以望的21世纪就要到来了!预测中,这将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生产力高度发展、产业和产品竞争激烈的世纪。作为我国南海明珠——以汕头为首的潮汕经济,如何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再塑辉煌?这是海内外潮人都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为此提供六点参考意见。

      一、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及相关前缘技术,建立生态农业。

      潮汕地处南海之滨,属南亚热带气候。历史上农业是很有成绩的,所谓园林式农田建设,绣花式耕作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吨亩田”、“吨粮县”和“吨谷市”等等。但从人文环境着眼,潮汕地区毕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目前已不足三分地,人口密度过大,每平方公里高达1009人,为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八倍,不仅全国罕见,也是世界少有,加之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带来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生态破坏。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生态良性循环,势必丧失赖以生存的农业环境,社会经济也就谈不到发展了!为了使这块仅占全国1‰的土地,生活着占全国人口1%的潮汕地区,在经济上得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上应该有重大的举措。

      近年来,已被国家计委、科委、体改委等27个部委列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农业部向全国推广的生态县建设典范——江苏大丰县,是以循环再生的生态工艺为基础,协调共生的生态体制为经络,持续自生的生态活力作为调控的县级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实例。它是最大限度地索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太阳能、生物能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在有限的人工投入下,实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改变传统资源利用观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内部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促进行业和部门间互利共生;科学地管理和协调好系统内各种物理、事理和情理关系,增强自身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规划实施6年来,使全县复合生态序,提高了三个数量级,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得到了较大改善……。直至1995年,全国50个国家级生态县试点结果,粮食亩产都增长10%以上,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水平12%。

      潮汕地区,为保证农业可持续丰产,在已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生态农业县”的经验,使农业添新颜,更上一个新台阶,是完全可能的。

      二、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建立新技术支柱工业。

      众所周知,从结构材料转为功能材料的新材料工业,是21世纪科技进步的标志之一。非金属矿已成为新材料资源而被重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非金属材料显示具有比金属材料优越的新属性。我国工业原料,80%来自于矿产资源,而潮汕地区,蕴藏有丰富的来自花岗岩及火山岩的石英、长石、粘土等非金属矿,这些以往未被人们熟悉的资源,若用新技术开发,正适应研制新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趋向,现在已有许多工艺和科技成果可供利用。

      微晶玻璃是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多晶陶瓷新材料,具有玻璃及陶瓷的优点和常规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物理性能,扩展了玻璃制造工艺应用范围,代表一种根本不同于陶瓷的制造工艺。具有可贵的耐高温性及低膨胀系数,高度化学稳定性,耐腐蚀和抗氧化性,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电绝缘性和介电击穿强度等等,可以代替传统材料而开辟全新领域。其用途十分广泛,如作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台板、水下结构,及深水容器材料、化工及食品加工业大型金属器皿的内衬、输送泥浆的泵、阀门、管道、热液输送管道、1100℃温度下长期使用的热交换器材、耐火砖接缝密封剂、特殊用途轴承、印刷电路板、电光材料、飞机及宇宙飞船热保护层等等,可见微晶玻璃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多用途新材料。

      微晶玻璃花岗岩是微晶玻璃系列产品中,目前用量大、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制品,具有优于天然花岗岩性能的高级建筑装饰材料。自80年代中朝应用于商厦、学校、医院、博物馆、图书馆、无尘试验室、住宅、娱乐场所及地铁以来,备受建筑界青睐,用途日益扩展,在日本已取代了三分之一天然花岗岩市场,但在国外用的是高纯度的工业原料,价格高达100美元/平方米以上,在国内我们已成功地运用矿山复合材料,制造出符合标准的微晶玻璃花岗岩,而且价格便宜,富有竞争力!潮汕的韩江河砂,正可以用来生产微晶玻璃花岗岩。预计建设一座年产10万平方米的工厂,约需投资人民币3000多万元,年产值3000万元,可获利税1000多万元。当然,也可以从小规模开始试点,如建立一座年产2万平方米的示范工厂,约需投资人民币530万元,年产值600万元,年获利税200万元,其投资回收期为2年8个月左右。

      此外,利用火山岩、风化花岗岩及电厂粉煤灰及工业废硅生产小型空心砌块等免烧新型墙体材料和火山灰水泥,同样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初步测算建设年产100万块标准砌块(可供4—5万平方米建筑)生产线,约需投资人民币40多万元,年产值130多万元,可获利40万元左右,而且在生产中节约能源,在建筑上提高施工速度、提高建筑物的防震功能,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倡导的方向和重点推广的成果。若生产上述的火山灰水泥可比传统生产的水泥降低成本和减少煤耗、提高台时产量以及水泥熟料的质量,效益甚佳。

      三、因地制宜,扩大经济林木栽植,使行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潮汕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常青、非常有利植物种植。潮汕平原(含韩江三角洲、榕江、练江、龙江下游四部分平原)面积3207平方公里,是高产农业区,理当珍惜这寸土寸金的土地,使之持续高产粮食。然而平原面积还不够境内面积的四成,另有六成是台地、丘陵、山地,所以如何作好这六成土地的文章,正是21世纪中潮汕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