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及问题 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由直接管理经济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经济为主,也就是特区政府由直接组织企业转变为主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控和组织市场,间接地通过市场信号和市场参数,引导特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由此出发,特区政府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行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改革策略,在走向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为我国改革政府的宏观调控体制积累了经验。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改革了特区政府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了宏观的计划指导。特区政府的计划部门在改变过去制定无所不包计划的同时,加强了对特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的监测、研究以及对特区发展规划、特区产业政策的制定,各特区政府都先后制定了特区发展的中期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及战略,这对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改革了财政税收体制,在推行分税制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特区政府根据中央关于把地分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分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的精神,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促进了新旧体制的转换。 3、改革了金融管理体制。特区金融体制在国家中央银行金融改革的统一部署下,逐步把靠行政手段为主改为靠经济手段为主来调节金融及货币,按照市场金融的基本要求改革宏观金融管理,组建和完善了政策性银行,对外融资及筹资的渠道在特区中央银行的管理和协调下得到拓宽。 4、改革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特区政府推行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经营、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等三个层次的新型管理体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如深圳特区于1987年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将源于国有资产产权的部分行政职能从政府部门移交给投资管理公司承担,从而明确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资产关系,而非行政隶属关系,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然而,特区政府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还相距甚远,这突出表现在特区政府的决策管理权限及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协调上。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随着国家行政性分权体制的逐步推行与实施,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分工和结构性重组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限不明,责任不清,虽然分税制的财政体制相对明确划分中央与特区政府的财政,而相应的事权划分迄今没有明确化。另外,在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秩序紊乱的情形下,随着经济特区独立经济利益的逐步确立,经济特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逐渐暴露出来,且有激化的趋势。这无形中给国家统一的宏观调控增加了阻力。因此,应根据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出路。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经验的积累,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经济特区波及到了全国,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等点、线、面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这种立体型的对外开放格局中,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战略地位受到了极大挑战,区位、政策优势相对有所削弱,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特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政府始终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因此,确立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布局和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应把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在首位,快步先行,以此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的发育,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区宏观调控体制。从而实现经济特区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和彻底转轨,使之肩负起为中国市场经济及政府宏观管理改革探路的使命,我们认为这是加快特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一条,经济特区要想超常规发展并进入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则是不可能的。 二、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 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应从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特区的情况出发,中国是一个大国,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基本结构的协调,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特区政府的宏观管理体制,应坚持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亦即宏观调控的大权应集中在中央。同时,中国是一个区位条件差异很大、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经济特区具有地理条件优越、市场经济发育程度高的优点,特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中国宏观管理层次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经济特区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是: 1、经济地域的差异性。我国地域大、人口众多,不同的经济地带和同一经济地带的不同地区,在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经济特区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社会公众的市场经济意识浓厚等特点。因此,不同经济地带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不同,经济特区的特殊情况不同,宏观调控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也应有所区别。 2、经济结构的特殊性。经济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必然会形成各具特色、甚至有较大差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特区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比较多,夕阳产业比较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府,应当在统筹全局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特区内在特性和优势的充分发挥,在特区经济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求得国民经济宏观效益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