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经济特区经历了非常辉煌的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其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中国的国界,为世界各国所注目,这是特区政府和企业引以自豪的伟大事业,然而经济特区进一步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经济特区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什么?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研究部门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为政府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是,在目前讨论经济特区的优势和特区在中国经济中的定位问题上存在着对特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工业与技术对特区经济持续增长可能发挥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不足,特别是以香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比较和参照系数的基本看法和政策导向,就有可能使特区的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本文将根据经济特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部门来共同讨论,以促进经济特区的更快发展和长期繁荣。 二、外资引进中的技术因素 当经济学家在讨论一国经济或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时除着眼于比较优势外,十分重视工业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而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自1979年中国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以来,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与主要工业化国家仍相差20—30年,这就迫使经济学家来重新思考外商在中国所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的实际情况。 中国经济特区采用引进外资和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特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到1994年底,5个经济特区实际引进外资达168亿美元,约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8.4%,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超过50%。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从1978年占出口总额的约50%上升为1995年的80%以上,中国已跨入世界出口大国的行列,但是在考察特区工业制成品出口显著增长时必须对产品的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加以注意: (1)外商投资经济特区的大多数涉及的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产业结构的分析基本表明,大量来自香港、台湾和其他地区的海外华侨的投资大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范围包括按照来科加工协议的制衣业、玩具、塑料制品、鞋类、收音机和电话机等,就是中国工业实力基础较强的上海,外商投资企业中有80%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这种企业技术档次较低,既无先进技术,更无高新技术。 如果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械和电子工业看,这类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其零部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都是由投资者的母国或第三国生产,中方企业很难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更谈不上掌握生产过程包含的工艺技术。 (2)目前经济特区兴办的成熟型先进技术产业的合资企业如干线民航飞机、轿车、通讯设备等制造业企业,外商虽然转让了部分非关键技术,但核心技术封锁甚严,而且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举办的合资企业都没有着力发展当地研究与发展实验室(R&D),而且把R&D活动集中在总部,然后根据其战略,有步骤、有重点地向中国扩散其中心技术,通过控制技术转让的方式和范围来达到技术垄断的目的,以保持跨国公司对中国合资企业的控制和获取长期的高额利润。 由于技术设备和产品的主要零部件来自海外,外商投资企业在外汇平衡中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外汇难以平衡。例如1993年全国进出口逆差121.8亿美元,而三资企业的进出口逆差就达到165.9亿美元,而在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产品中,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为166.3亿美元。 (3)90年代初开发的浦东新区在外资引进中同样存在着这一趋势。香港和台湾等投资的项目多为低技术产品。1994年,港澳台在浦东新区投资的工业企业劳动力占新区工业劳动力的3.33%,工业产值占3.57%,显示劳动生产率与国有经济相接近,进一步证明了港澳台投资企业的低技术生产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工业化国家投资的工业企业劳动力占新区工业劳动力的4.25%,而工业产值则占13.85%,显示这类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 表1 1994年浦东新区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的劳动力和产值的比较
资料来源:《上海经济年鉴》1995年,第267页。 低技术投资在经济特区以外也存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竞相吸引投资,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迅速增加,低技术投资正呈迅速扩大之势,目前中国经济特区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港澳台的投资以低技术为主,直接影响了经济特区工业的升级换代。工业化国家对经济特区投资数量要低于港澳台资本,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化程度低,能提供的技术劳动力数量较少,客观上限制了跨国公司在经济特区的技术项目投资;二是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对外资项目的产品出口有规定,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占领中国市场的进口替代的技术产品,而不是销往海外市场。虽然跨国公司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技术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裕地区的技术投资项目多于经济特区,但是跨国公司并没有转让技术,而是采用引进生产线的办法从事技术产品的生产,并且技术产品的原材料和主要零部件依靠进口,国产化程度低。所谓的高技术投资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线,而不是高技术的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