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中的协作能力及其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龙勇(1963-),男,重庆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战略联盟、供应链协同,重庆 400030;周晶(1987-),女,河南周口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协同,重庆 400030

原文出处:
软科学

内容提要:

将供应商参与、客户参与、跨部门参与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由三者组成高阶、多维构念—协作能力的存在性;研究了协作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类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协作能力分析供应链参与对创新的影响,较直接分析其对创新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更全面、更符合实际;协作能力正向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协作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1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产品和工艺创新,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共同关注。它强调企业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又要不断探索新能力。创新同时伴有风险,并且多数创新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相对匮乏及研发力量的薄弱,难以独力实施创新,尤其是突破式创新,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合作的形式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创新作为供应链协同的一种形式,也是当前企业间战略联盟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将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制造商、用户等共同包含在创新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1]。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能够显著地促进创新绩效[3]。因此,研究供应商、客户等参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多数学者是从产品创新中新产品开发的角度研究供应商和客户参与,而对供应商、客户参与工艺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学者们对供应商、客户、跨部门参与创新的研究多是分开进行的,未将三者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这样可能会忽略三者基于互补性产生的协同增效效应,从而得到不正确的结论[4]。对于供应链核心企业而言,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此过程中是否真的会由于互补性而形成较单种参与更有价值的协同合作能力?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不同节点的供应链成员参与创新形成的协同合作能力不同,并且不同的创新对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供应链协同合作能力对不同创新的影响可能并不相同。资源基础观和权变理论的研究表明资源和能力是保证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它们的应用环境对价值有深刻影响[5]。所以,在不同的动态环境下,供应链协同合作能力对创新的作用效果也可能是不同的。本文通过构建两个结构模型,对比研究了供应商、客户、跨部门参与对技术创新的直接作用,以及三者通过形成协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着重阐述了协作能力对不同类型创新的影响及不同动态环境下该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协作能力

      由于资源限制、风险增加,企业很少独自进行创新,更趋向于同供应商、用户、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创新。企业进行合作的能力是创新成功的关键[6]。有大量的文献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7,8]。总之,供应商、客户、跨部门等三个层面的参与可以从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等方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和互补性理论构造概念框架。资源基础观认为某种对于企业是竞争优势的资源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难以被模仿和复制的,且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是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9]。许多研究表明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利用外部资源的重要性[2]。根据资源互补性理论,资源的有效组合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价值。当一种资源由于另一种资源的存在而拥有比其单独存在更高的价值时,这些资源之间就有互补性[10]。自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协同被提出以来,供应商和客户参与对企业创新管理的战略性作用便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供应链协同创新涉及了供应商参与、客户参与、跨部门参与,并且这三个层面不是孤立,而是相互依赖的。企业内部跨部门之间的合作整合可以从组织能力、信息共享、战略合作等方面促进企业同外部供应商、客户建立协同合作关系[11],企业内部跨部门参与同供应商参与和客户参与正相关,内部参与能力可以提高外部参与能力[8]。Mishra和Shah认为在新产品开发中同时包含供应商、客户和内部跨部门参与会产生协同增效效应,比只涉及一种形式的参与更有价值[4]。因此,本文认为供应商参与、客户参与、内部跨部门参与之间存在互补性,本文结合动态能力的观点,用“协作能力”表示这种协同增效效应,提出如下假设:

      H1:协作能力是由供应商参与、客户参与、内部跨部门参与组成的二阶、多维构念。

      2.2 协作能力及各维度对不同创新的影响

      关于供应链成员参与创新方面的研究多是基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角度,而对供应链参与和不同创新匹配方面的研究较少。尽管如此,也有学者意识到创新类型(创新强度不同的视角)在供应链参与中的重要作用[12],并且实践中很多企业都是基于创新类型来决定供应链参与的策略选择。按照创新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也有学者称突破式创新为激进性创新、颠覆性创新或非连续性创新,称渐进式创新为渐进性创新、维持性创新或连续性创新。突破式创新是一种大幅度、激进、不连续的创新行为,目的是寻找新的可能性,如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发展新的分销渠道、为新的消费者群体提供服务等。渐进式创新是小幅度、渐进、连续的创新行为,旨在通过对现状的改进而获得发展,如改进现有产品的设计,拓展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等。相比突破式创新,渐进式创新的风险较小。国际创新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同领先用户合作可以促进突破式创新,同主流用户密切联系利于获取渐进式创新。实证研究表明:顾客参与和新产品创新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关系[13],供应商参与会促进新创企业的突破式产品创新[14];侯吉刚等研究了供应商参与时机对制造商产品创新模式的影响[15];李随成等深入分析了供应商参与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16];Love和Roper揭示了内部跨部门参与在促进创新方面的价值[17]。因此,无论渐进式创新还是突破式创新都要根据需求对资源进行调整,而协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完成对资源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创新的开展[18]。因此,通过供应链联盟,供应商、客户和核心企业共同参与创新形成较强的协作能力,可以促进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的成功,故提出如下假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