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C为中枢农产品冷链配送的运作模式及其动力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淑云(1965-),女,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博士,山东 烟台 264005;范晓晴(1989-),女,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 烟台 264005

原文出处:
东岳论丛

内容提要:

从冷链物流兴起的成因入手,阐释了以大型生鲜农产品制造或加工企业为主导、以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和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传统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拓扑结构及其在产品损耗和运能消耗,在供应链柔性和反应性,以及在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持续性方面存在的缺陷。基于对以配送中心(DC)为中枢的现代冷链系统的拓扑结构的分析,从交易费用理论论证了蓄冷式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即,蓄冷式冷链物流多温共配采用DC运作,不仅适合资产专用性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和关注日益增加,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注重营养价值的消费理念,不仅增加了对保鲜品、冷冻品的多样化需求,也引发了流通渠道向便捷化与快速化方向发展。这样,冷链物流与冷链配送便应运而生。

      海峰等(2013)指出“以大型农产品经营公司或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及以第三方冷链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①为我国冷链物流主要运作模式。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由制造商或经销商主导,缺乏以配送中心(DC)为中枢的现代冷链物流模式的理论研究和运作实践,本文拟对传统冷链物流运作的拓扑结构阐释的基础上,旨在对以DC为中枢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拓扑结构及动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冷链物流的兴起

      (一)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②。Akkerman等(2010)指出,农产品等食品配送至关人们的消费品质和安全[1]。冷冻、冷藏是保存生鲜品营养及维生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处理过程中温度控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除了冻结前产品质量、加工过程、冻结处理、包装过程及储存的温度、储运时间等因素外,冷冻、冷藏配送过程的温度控制,也是影响冷链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即要保证生鲜品的品质,就必须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③。为此,发展冷链物流对于保证产品的品质和食用价值以及减少污染与浪费势在必行。

      (二)农产品流通形态的变革

      Fischer等(2010)指出,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融资和营销日益国际化[2]。一方面,全球化连同营销技术的变革、消费趋势的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及相应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安全和品质日益受到国内外政府及各级消费者的重视。为此,需要对整个农产品等食品供应链进行控制,并要强化整个业务的跟踪和追溯。便利商店、超市、量贩店以及在线零售的兴起,势必带来分销渠道的变革。传统复杂的多层次渠道结构,就逐渐简化为从供货商经物流中心直接送至各零售点的渠道模式。根据Melo等(2009)的研究,采用配送网络的主要聚焦是降低开放设施的投入与运作成本[3]。以DC为中枢的物流运作,不仅顺应了流通形态的变革,而且可以依靠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降低运作成本。与此同时,依据Prahalad(1990)的核心能力理论,DC作为生产方和买方的中介,不仅可以实现供、产、销物流的有机统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生产商和零售商从繁杂的物流事务中解放出来,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核心业务上[4]。在使冷链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分摊物流成本和各种损耗降低的同时,还易于提高消费者对易腐易烂、时令性产品的客户满意度和需求响应度,进而提高和强化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三)连锁经销体系的发展

      冷链品加工制造完成后,批发商、食品服务业者、零售商往往是食品通过供应链流入最终消费者的主要渠道(Akkerman,2010)[5]。对于零售业,大型连锁超市、小型便利店和专门店便成了新世纪的要角。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更加整合、更加集中。Chiu等(2013)指出连锁经销体系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的基础上,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而产生的[6]。为确保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具有相同的品质和价格,常采用“统一采购、统一议价”的方式,为使每一环节皆能创造价值,连锁经营业者开始将配送工作委托给专业物流进行。

      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仅可以为连锁企业实现集中采购、集中存储、集中运输/配送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储存成本和输配送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持生鲜经营的规模和品类及品种的完整性④。

      (四)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需求

      Ahumada and Villalobos(2009)指出,对于食品等农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学术研究,仅仅停留在生产层次上是不够的,必须实现生产、分销、物流、消费的有效协调和管理一体化[7]。可持续地改进供应链流程和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将有助于降少风险和更好地对消费者需求作出反应。另外,更高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和互利合作关系。冷链物流作为一种专门的冷冻、冷藏农产品物流,便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形态的变迁以及环保要求应运而生。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夏晖物流(北京)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都是我国知名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冷链流通率、运输率和冷库容量的提升,既减少农产品自身的浪费,又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

      (五)政府的推动

      随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ISO 22000标准等的制定,2008年我国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对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的安全标准等进行了规范。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渠道除了食源性疾病、化学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等,物流也不能游离之外。近十年来,中央及国家部委高度关注农副产品物流和食品安全,如,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2013年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上述一系列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