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年,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用二三十年时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总目标,“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前十年,开发区在全市、全省或全国开发区要实现“四个领先”、“两个达到”。“四个领先”:一是以港口为依托完善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的口岸先进地区;二是以保税区为先导,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国际贸易极活跃的外向型经济先进地区;三是以重化工基地建设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优势突出的工业先进地区;四是以薛家岛旅游区为启动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生活环境,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质量好、水平高的城市生活先进地区。“两个达到”:即到下个世纪前10年使开发区经济总量达到目前青岛老市区现有总量水平;使经济总量、人均水平达到全国沿海开发区前3名。 为实现开发区跨世纪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以探索新机制、培育新优势为主题,总揽全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事关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全局的6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一、以外引内联为主线,培育开发功能新优势。 加大对外招商步伐,提高利用外资的总量和质量。“九五”期间,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以主导产业为招商重点领域,加大与国际知名大财团、跨国公司的合作,着重推进石油、化工、化纤、机械、电子、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领域中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优化外资投向。二是以日韩为招商重点地区,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全市日本企业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以此促进日本工业园成片开发的早日实施,同时将不失时机地积极拓展西欧、北美市场。三是以完善网络为招商重要手段,在日、韩等国设立办事处,并委托知名大公司设立招商信息联络点,同时扩大聘请外籍经济顾问,研究鼓励措施,充分发挥其在对外招商的牵线搭挢作用;四是以外引外为招商重要形式,加强对开业投产项目的后期服务和管理,努力办好现有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加强对内辐射和联合,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我们将抓住青黄公路开通和老市区产业结构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开发区土地价格和劳务费较低的优势,努力把老市区各个行业适宜扩散转移的项目引进来。采取联合、兼并、参股、划转等方式,促进开发区企业与老市区企业间的资产流动和优化组合,特别是与盘活企业资产相结合,有计划有选择地将部分区属企业划归或转让给市内大行业大企业,为其以最低的成本顺利进入开发区提供最佳切入点。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鼓励内地大公司、大集团把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设在开发区,内地县(市)把驻青办事处设在开发区;采取多种形式,推进老市区企业、内地企业来开发区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兴办“中中外”项目。 发挥保税区的功能作用,不断扩大新区的开放功能。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保税区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把省内、市内凡是可利用保税区政策的企业吸引进来,引导其在保税区设立贸易“窗口”;充分发挥保税区、开发区和口岸的整体功能优势,不断强化保税区出口加工功能,积极探索“前贸后工、前店后厂”等形式,推动内地的初级产品和资源深加工;进一步强化商品展销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大型的现代化国际展览中心,为内地产品展销提供良好的服务;加快保税区业主码头的规划建设,使保税区的仓储功能与港口的装卸功能有机衔接。 二、以新兴工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培育产业结构新优势。 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我们紧紧抓住全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调整的历史机遇,坚持不懈地实施主导产业战略,积极培育石油、化工、化纤、机械、电子、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力争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使开发区形成青岛市二十一世纪新兴工业基地的雏型。围绕这一目标,突出抓好两个重点:一是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速构筑主导产业的框架。按照已明确的六大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外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覆盖面广的大企业、大财团兴办一批依托港口性强和运输量大的工业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在培育主导产业中的带头和带动作用,力争在“九五”期间兴办和培育一亿美元的大项目5个,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超过50个。二是以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为重点,积极实施“双十”措施。着力培育大炼油、大化工、大化纤、三美、造船、轻骑、太玻、澳柯玛、双星、双龙等10家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支撑新区主导产业的“主骨架”;突出抓好冰柜、汽车及配件、摩托车、轮胎、胶鞋、玻璃、陶瓷地砖、蚓激酶、乙烯、涤纶丝等10大拳头产品,使之成为构筑新式主导产业的“硬拳头”。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培育机制和管理新优势。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的目标是按照“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和“抓大放小”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企业改制任务,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的是在以下四个难点上取得突破:一是优化资产结构。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全区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要从1995年的93%降到70%;二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严格依据《公司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相互制衡、高效运转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三是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按照抓大放小、扶弱并强的要求,强化企业资产重组和流动机制,促进优势企业扩张膨胀,力争“九五”末形成2~3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小企业的改制在“放活”上多做探索,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小企业的改制任务。四是切实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大胆借鉴三资企业的管理经验,强化内部质量、财务、劳动、营销、技术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进一步巩固企业改制成果。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办法,对效益较好的企业推行年薪工资制,对部分效益较差的企业实行负债工资制,把企业经营者的年薪与资产的保值增值挂钩,职工工资总额与负债总额挂钩,强化企业激励、风险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