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试验区经济合作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习本,广东省特区办公室处长; 张海波,广东省特区办科长

原文出处:
沿海新潮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经济特区以资金为枢纽,包括技术和人才流向内地已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省经济特区出现了资金流向内地,企业迁出特区,并开始牵动了人才的外流。由此而引起了特区有关部门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纷纷迁出特区,导致厂房空置400多万平方米,而特区工业增长也较前几年大大减慢感到忧虑,认为本身的发展政策有所失误:即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条件下,不加区别地将来料加工等同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给予过严的限制,过分强调提高转型,而没有对一般工业给予应有的保护。其实,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深入地分析则不难看出,这是经济特区16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必然的趋势。

      1.是从特区开放发展到全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后者潜在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现实并亟待开发的需要。八十年代初,中央给予经济特区优惠政策,让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试验。经过十多年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由此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内地,使内地也与国际市场沟通。全方位开放,体现了特区与内地的相互开放,使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由原来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

      2.是从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要素亟待组合和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的需要。经济特区从创立开始,就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资金、资源、人才、劳动力、房地产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密集的经济特区与资源、土地、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内地之间都需要互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种生产要素过去着重于向拥有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经济特区倾斜,现在逐步转向平等竞争,哪里有优势,就往哪里流动。

      3.经济特区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特区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土地使用费、房租及各种费用逐步提高,工业成本急剧上升,特别是对某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因此,经济特区面临着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又有必要把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房租低廉的地区去,并与当地的原材料和资源开发相结合。

      由此可见,走出特区,既是特区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内地其它地区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也是特区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是特区经济发展的必然。正如李鹏总理在1996年4月召开的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希望特区的企业多到内地去办厂,利用当地的资源,开拓国内市场,真正发挥特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广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为经济特区投资及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我省从1991年开始设立扶贫试验区至今,已有各类开发试验区5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底前批准设立的。几年来,我省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

      1.试验区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人文等方面的优势。

      首先,大部分试验区把位置选择在靠近国道、省道、铁路和港口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大大缩短与特区及发达地区的距离,便于客商进出和物资的运输,易于形成商品的集散流通之地。其次,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条件。如粤北山区的试验区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林产资源;海岛试验区则拥有丰富的海洋和旅游资源。另外,我省绝大部分试验区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使用费等各种费用相对特区还低廉。

      2.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试验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省经济开发试验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项目建设,大部分试验区在已开发的范围内实现了“五通一平”,并兴建大批标准厂房。招商引资、生产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至1995年底,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兴办企业1000多家,工业产值达260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试验区的实力不断壮大,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点。

      3.借鉴经济特区经验,大胆进行管理体制的探索。

      我省经济开发试验区基本上都相应设立了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各地的试验区管委会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试验区管委会独立行使同级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即经济开发方面的管理职能);二是试验区管委会完全行使相当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三是试验区开发建设由几家不同的企业组织实施,管委会负责协调。几年来,我省试验区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管理体制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基本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进入试验区的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办理申请、登记、注册等手续。最近,省政府又制定了统一的管理体制条例。使管委会的责、权、利,更加明确,同时也使试验区管理体制规范化、法制化。

      4.试验区内企业从创立伊始,就是一个在生产、经营、管理上享受充分自由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直接面向国内外市场,而不是依靠政府。具有不断竞争和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此外,因为多为新设立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小,并普遍参加了各种形式社会保险,不存在“企业办社会”现象,因此,在试验区内办企业普遍负担少这一点与经济特区较接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