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

作 者:

作者简介:
梅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刘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梅亮(1987- ),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浙江 杭州 310027);陈劲(1968- ),男,浙江余姚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北京 100084);刘洋(1987-),男,陕西神木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战略(广东 广州 510640)。

原文出处:
科学学研究

内容提要: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越来越依赖其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市场与组织的中间层次,生态系统视角成为创新理论研究范式的新方向。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演进的系统性回顾。本文以科学计量方法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研究结论显示: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开放式创新、创新生态系统四大聚类展开。基于重点文献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知识演进的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可分为核心文献、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大层次。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创新被认为是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1-3]。经济全球化、环境动荡性的背景下,单一组织很难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其他类型组织之间的协同共生成为了研究与实践的新趋势。创新的商业不能在真空中演化,必须吸引各类资源,吸纳资金,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以创造合作网络[4]。由此,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了全球化经济变革时代创新创业、政府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创新生态系统,如同生物系统一样,从要素的随机选择不断演变到结构化的社群。从系统的角度,企业不再是单个产业的成员,而是横跨多个产业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一个生态系统之中,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提升能力:他们依赖合作与竞争进行产品生产,满足客户需求并最终不断创新[4]。“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由关注系统中要素的构成向关注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间的动态过程转变[5]。实践领域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做了许多探索,并从国家政策、产业环境改善、文化氛围打造、人才支撑、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以“创新,势在必行”为主题,强调经济体系、发展环境、行业企业等在面对移动互联、云计算、治理体系等新兴产业、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时,应成为一个开放、吐故纳新、动态的系统,一个有强健生命力的“生态系统”[6]。

       然而,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自Moore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以来,已经有20年时间,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仍处于隐喻与概念探讨阶段,研究多从案例出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架构;其次,基于前一个缺口,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形成了缺乏共同知识基础且较为分散的文献,进而减弱了文献对话与理论互通的可能性,限制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意义与理论价值的延伸。基于此,本文试图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从理论源起和知识演进的角度全面梳理创新生态系统的文献,并最终搭建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

       1 研究方法

       1.1 方法选择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这是因为运用数学方法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和整体进行定量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发展规律[7]。具体而言,本文采用共被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的方法,这是因为基于共被引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始关注于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描绘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结构与知识动态[8]。可视化技术与方法能够绘制学科知识图谱,动态清晰、直观形象地全面解读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学科知识结构及其动态演化关系[9]。

       1.2 分析工具确定

       本文以共被引分析为基础,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进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讨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知识基础、理论进展和研究趋势。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教授陈超美开发,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与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演进并将其可视化[8]。Citespace的主要功能包括作者、机构、国家、术语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引文、作者和期刊的共被引分析,文献耦合分析,爆发词或爆发文献探测等[9]。

       1.3 数据来源与检索规则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建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其为国际上最重要、最有学术权威性的引文信息源[10]。在数据库的基础之上,本文围绕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主题,限定“主题=ecosystem”,“文献类型=Article”,“类别=management or business or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or economics”,“时间跨度=所有年份”,“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CCR-EXPANDED,IC”,对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到1236篇,并根据Citespace要求,导出全部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以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池。分析展开时,本文选取时间范围1980-2013年,以1年为时间片段,对数据池中所有文献及其参考文献的主题,摘要,关键词等进行选定,并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分析结果:理论源起、聚类特征与知识演进

       2.1 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源起

       Moore是第一个系统而又科学地论述企业生态系统的学者,他将企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一种“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4],并进一步认为“企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由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工会、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者群体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11]。在此基础上,Iansiti和Levin提出生态位的概念来阐述创新生态系统,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由占据不同但彼此相关的生态位的企业所组成,一旦其中的一个生态位发生变化,其他生态位相应也会发生变化[12]。进一步,Adner关注于创新生态系统本身,其认为创新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生态系统的成员参与[13],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一种协同机制,企业这种协同机制将个体与他者联系,并提供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输出价值[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