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黑海海峡问题(1939-1945)  

——兼论土耳其危机的形成

作 者:
梁强 

作者简介:
梁强,197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07

原文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苏联一直致力于对1936年《蒙特勒公约》规定的海峡体制做出修改。1939年苏联与土耳其缔结盟约的谈判和之后苏联与英德两国的秘密谈判中,海峡问题都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二战末期苏联利用自己新的地位寻求对海峡体制做出“根本性改变”,招致英美的坚决抵制,导致了1946年土耳其危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外交,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维护海疆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土耳其境内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合称黑海海峡),是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对其开拓新的经贸市场,发展与巴尔干、中东和北非国家的关系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海峡也是其他大国从海上侵犯俄国的主要通道,克里木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两度遭到英法德舰队经由黑海的攻击,因此,海峡对俄国维护南部方向的战略安全与稳定非常重要。正如俄罗斯学者伊格纳基耶夫所言,海峡问题是俄国外交三百年里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①。该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黑海海峡虽然攸关俄罗斯的重大利益,但一直处于土耳其的掌控中。作为海峡的保卫者,土耳其在确立海峡体制上拥有极大权重,有时甚至可以忽略同样是黑海国家的俄国的利益。沙俄一直试图从土耳其手中夺走对黑海海峡的控制权,但英国与其他欧洲强国对莫斯科的这一战略企图予以千方百计的阻挠。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因此与土耳其和欧洲大国征战不休,海峡问题也因此成为18到20世纪国际关系中“东方问题”的重要组成。1917年春,俄国临时政府获得协约国盟友的许诺,只要继续留在战争中,将获得对整个海峡的控制。但十月革命使这一承诺化为泡影,之后黑海海峡又一次成为英法对苏俄武装干涉的渠道。

      1921年苏联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政府签署《苏土友好条约》,与土耳其的睦邻友好,至少是中立关系成为苏联外交的重要方针。1922年11月20日~1923年7月24日的洛桑会议上,苏联积极支持土耳其提出重新审议1920年《色佛尔条约》和黑海海峡体制的要求。英国担心苏土结成联盟,最终做出让步,同意土耳其获得现在的边界;但海峡体制继续保留了1856年巴黎协定的规定,允许商船和军舰自由进出海峡,由国际委员会负责海峡的控制权。这样的安排毫无疑问对英国最有利,土耳其失去了在海峡的主权,苏联则面对直接威胁。为保证自己南部边界的安全,1925年12月17日苏联与土耳其签署《苏土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36年6月22日~7月21日,苏、英、法、土等九国就海峡体制缔结《蒙特勒公约》,规定没有公约参加国的共同决定,海峡对他国军舰封闭;战时只要土耳其保持中立,将禁止所有交战国的军舰通行;土耳其加入战争后,海峡控制权将完全转交给土政府。这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俄国一直以来在海峡问题上的安全担忧②。但公约并不完全符合苏联的安全利益,尤其是土耳其在会上从原来的对苏睦邻友好倒向英国,让莫斯科意识到无法再指望土耳其保证自己南部的安全。苏联签署《蒙特勒公约》等于承认了海峡的中立和苏联黑海舰队在此的弱势地位,之后寻求对《蒙特勒公约》的修改并获取在海峡的主导地位就成为苏联外交努力的方向。

      西方学者对苏联围绕海峡问题的外交与大国关系的演变非常关注,特别是在土耳其危机和冷战起源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多的成果③。但对危机如何形成以及苏联与德、英、美等国在二战中围绕海峡问题的外交博弈研究较少。冷战结束后,随着新档案的大量涌现,学术界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俄罗斯历史学家涅任斯基主编的《俄国与黑海海峡》一书,充分利用了新解密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Aрхив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简称АВПР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Архив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简称АП РФ)、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Госy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简称ГАРФ),对18到20世纪俄罗斯在海峡问题上的外交努力做了全面和详细的论述。俄罗斯历史学家邱巴里扬、科奇金,以色列历史学家戈罗杰茨基依据新出版的《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Документы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СССР,简称ДВП)、英国内阁和外交部文件(Public Record Office Cabinet,简称PRO CAB;Public Record Office Foreign Office,简称PRO FO)、法国外交文件(Documentes diplomatiques francaise,简称DDF)、德国对外政策文件集(Documents on German Foreign Policy,简称DGFP),就此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④。中国学者在综合性的国际关系史著作中对此课题也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专门性的研究成果。

      一 1939年苏土谈判和《英法土互助条约》的签署

      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的发展使土耳其成为大国新一轮权争的重要对象。欧洲大国之间的角力也外溢到中东。英法希望把土耳其纳入英法联盟的新轨道,纳粹德国将土耳其看做是向东南欧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则希望重建与土耳其的睦邻关系。1939年4月25日英国向土耳其建议缔结相互援助条约抵御德意法西斯的扩张。1925年苏土条约中规定,土耳其与英法缔约应获得苏联的同意,因此土耳其原则上接受,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以正在谈判中的英法苏相互援助协定作为英土条约的补充和保证;苏土就海峡问题达成双边协定。之后法国向土耳其提出缔约建议时,后者也做了同样回复⑤。4月29日到5月5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波将金访问土耳其,试探签署黑海国家(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相互援助协定的可能。土方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表示苏联是抵挡东欧和巴尔干免遭侵略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苏联的参与,欧洲任何重大的外交问题都无法解决;土耳其认为苏联是其事实上的盟友,双方法律形式的军事同盟将在两国政府都认为必要时签署。莫斯科最终相信了安卡拉,同意其与英法缔约。5月3日波将金发给莫洛托夫的电报中对英土合作抵制意大利在地中海的霸权和德国对巴尔干的入侵予以赞同⑥。5月12日、6月23日土耳其先后与英法发表相互援助声明,三国转入签署共同盟约的谈判。英法土三国盟约的前景让土耳其放慢了与苏联谈判的步伐,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莫斯科对苏土盟约也有了新的考虑。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当天,莫洛托夫要求苏联驻土大使向土耳其转达如下立场:“国际局势的根本性变化要求对构建苏土友好关系的问题作出重新审议,双方在两周前已经开始讨论该问题。我们仍然是土耳其的朋友,并认为双方在善意的条件下可以找到共同语言。”9月5日土耳其驻苏大使询问莫洛托夫,苏联的上述立场“是否意味着缔结苏土协定问题将被延期,但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仍维持不变”,莫洛托夫予以默认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