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国家实力的对比,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而人才则是推动创新的不竭动力。青年是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尤其是身处知识聚集、创新资源丰富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优化人才结构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的各类政策会对置身其中的大学生产生切实的影响。具体而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会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营造制度环境与文化氛围,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制度不仅影响着创新的层面和类型,更会在引导创新资源流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aumol,1990)。然而,针对高校制度资源环境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塑造的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尚无法阐明制度资源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际成效与作用机制。本文基于制度资源供给与获取的视角,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探寻制度资源环境的具体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内容 国内目前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培养路径这三方面。 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认知,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即为个体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获得一类原创的且有价值的理论或产品的能力;有学者将创新能力的表现归纳为对现有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及对新的思想、技术或产品的研究与发明两类;还有学者提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含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工具性或方法论知识及综合性知识等。以上三种观点虽表述各异,但基本可涵盖创新能力的内涵(乔海曙等,2008)。还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产生与产品、服务、程序或实践相关的新奇且对组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想法(Zhou & Shalley,2003)。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通常会依据学生、教师、学校等不同主体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如划分为大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胡龙华等,2003)。 由于对创新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认知的多样性,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有学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量质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定性描述的方法解析了教育系统的状态变量,运用创新思维、创新学习、创新操作三个维度对创新能力进行了描述(邓成超,2004)。有学者通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构建指标多元、模式多元、目标一致的多元大学生创新素质评价体系(孙波等,2007)。还有学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量评估,但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检验(王家祺等,2007)。 围绕课内教学及课外创新实践的改进,许多学者给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建议。有观点认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从改革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切入(沙洪成,2004)。许多研究中都提及了高校政策的影响与作用,但主要侧重于对政策的环境营造功能进行描述,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所形成的制度资源如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极少。 (二)研究视角 目前,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视角主要有个体认知、区域创新、政策分析等,不同视角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 在个体认知视角下,研究者主要关注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主观认知,并依据这种主观认知的反馈,反思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有研究表明,年级和专业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知,而性别的影响并不显著(辛雅丽,2003)。 区域创新视角认为,创新人才直接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及中介组织等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高校与科研机构为创新人才的供给方,企业为需求方,政府为支持方,中介组织为纽带桥梁。各主体间的互动不仅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刘向阳等,2006)。 政策分析的视角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诸多外部条件的支撑,其中高校相关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高校政策中,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尚有欠缺,现有政策的实施中也存在执行力度不足、对创新激励不足等问题(傅广宛,2003)。同时,现有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目标模糊、目标群体复杂、实施偏离目标等问题,并且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尚待评估与验证。未来政策制定也需要进一步明晰政策预期目标,在充分了解目标群体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构建多元激励机制,制定配套政策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实施环境(周群英等,2011)。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尚缺乏从个体客观状况与主观认知入手,定量研究大学生所处的高校制度资源环境对其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紧紧把握高校制度资源环境这一重要因素,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制度资源作为自变量,以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探索,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 三、理论模型与假设 (一)理论模型 本文从制度资源供给与获取的视角出发,在控制个人基础因素、教育背景因素、家庭背景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试图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资源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