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4.06.015 中图分类号:C913.4;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4)06-0090-0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特点。一些消极的思潮沉渣泛起,吸纳了大批信众,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民粹主义就是这些消极思潮中最需要警惕的一种,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就曾提出要“警惕下层民粹化”[1]。民粹主义借助网络这一利器进行意识形态售卖,形成了网络民粹主义。 一、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概念 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破碎断裂的概念[2]。它被认为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一种政治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3]。它本质上是一种寄生性、空心化的意识形态,假借人民之名,靠仇视精英主义、反对代议制而存在,是一种只破不立的政治思潮。综合起来,民粹主义可以是一种政治思潮、政治运动或者政治行为。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可以说是民粹主义政治运动与政治行为的理论指导,个体的民粹主义行为聚集或同质化到一定程度则会形成一种民粹主义运动。 网络具有天然的直接民主精神。在网络这一平台不断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下,由媒体社会化引致政治社会化途径和模式的改变,给了民粹主义行为以更大的生存空间。随着数字鸿沟的逐步消除,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入门槛的降低,互联网的匿名性、平等性、快捷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公民在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差异,实现了互联网参与主体形式上的平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实世界的弱者往往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对抗强者的工具。在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之下的网民行为就是网络民粹主义行为,这些行为表现出极端的平民性、敌视精英、狂暴、盲目轻信等特点。鉴于以下两点:1.当前的网络民粹主义缺乏政治运动的那种组织性及其依附的变革性意识形态,不同于作为一种思潮的民粹主义;2.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因此本文关注的重点定为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 二、青年网民网络民粹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 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技术上的,正是基于网络表达的特点而致。网络表达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责任的豁免使得网民容易变得集体无意识,盲目从众,成为民粹主义的马前卒。然而,技术并非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无非提供了民粹主义表达的一个平台。[4]说到底,青年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广泛的人群基础和开阔的价值空间,这三者相互作用促成了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产生。 (一)青年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社会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诸如: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败较严重、基本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等问题。社会转型加剧社会分化,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关系敌对,大众阶层的部分人“相对贫困化”,一个底层社会逐渐形成[5]。加上底层社会的上升通道日趋狭窄和既得利益者的变相世袭而导致阶层固化,底层社会弥漫着挫败感和失望心态。整个社会的断裂[6],中间阶层的弱小,成了民粹主义可以潜滋暗长的土壤。青年农民工与城市青年相对比形成的心理落差,大学生就业难,农村青少年的失学等等青年社会问题,助推着青年参与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由此在网络上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凡是政府说的都不足采信,凡是政府出来辟谣就反证谣言的真实性。 (二)青年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人群基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公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在网民的年龄结构中,青年网民占大多数。其中,10~39岁网民占网民群体总数的78.8%,20~39岁的则占55.6%;在网民的学历结构中,低学历者占大多数,高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79.8%,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47.5%;在网民的职业结构中,学生网民占26.8%;在网民的收入结构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53.4%[7]。综合以上数据可以断定,低学历者、低收入者和青年在网民中占据主体地位。同时,他们整体上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对现实易于不满。总之,可以断定:青年是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重要人群基础。 (三)青年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价值空间 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对于社会整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怀疑主义等消极思潮就会乘虚而入,民粹主义也会趁着价值真空而大行其道。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仍在形成和培育之中,所以这种主流价值观的虚位和碎片化特征构成了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价值空间。 三、青年网民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表现 民粹主义行为基于极端的平民主义,视“人民”为铁板一块,认为“人民”具有唯一声音,主张直接民主。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将普通民众和精英人群截然分开,刻意制造和表现出官民、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形成群体极化。网络民粹主义行为以道德制高点占据者的姿态营造和渲染精英和政府的负面形象,甚至睥睨一切,并在不断的发帖、跟帖、评论、转发等行为中进行道德审判。在很多相对封闭的“小组”、“圈子”、“群”或专业内网,对民粹主义的赞同和对官方和精英的敌视更趋极端化。具体说来,网络民粹主义行为至少包含以下几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