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不堪的地铁,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随处可见一些戴着耳机的时尚青年,他们听音乐、看视频,小小耳机,让他们陶醉在自己的娱乐世界。然而,他们恐怕没有想到,为自己带来快乐的小小耳机,可能也会给他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听力受损往往难以逆转 噪声是引起听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噪声性听力损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近距离、突发性的强噪声(比如爆炸声)导致的爆震性听力损害,严重者鼓膜可能被震破。另一种是长期接触嗓声导致的慢性听力损害,比如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或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听力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与嗓声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反复次数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关键的是噪声强度,强度越高,对听力的损害越大。 在人的耳朵里,有一个叫做“耳蜗”的部位,里面生长着一种特殊的细胞——“毛细胞”,它的任务是感受声波的刺激并通过听觉神经向大脑传送信号。人体每一侧的耳蜗内共有大约1万3千多个毛细胞,它们的数量在人出生的时候就固定了,其后不能再生。 噪声会损伤毛细胞,如果毛细胞只是受损但还没有死,那么理论上还有挽救的可能,但实践中治疗的难度很大。而毛细胞一旦死掉,由于不能再生,因而所造成的听力损害也就无法逆转。 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对听力损害最大 无论是否使用耳机,只要嗓声达到一定强度,都会损害听力。但是,耳机由于其特殊性,更容易造成听力损害。 声音是一种能量,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逐渐衰减,而使用耳机时,尤其是使用塞入式耳机时,声音能量无法向四周扩散,全部集中在耳道内,强度很大,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贝值,因而很容易造成听力损害。 有的人经常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此时,必须开大音量才能把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压下去,保证音响效果,上述做法都非常容易导致听力受损。有时,一个戴着耳机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都能听到他耳机里的音乐,这时候耳机发出的声音起码在七八十分贝以上了。 听力受损的过程往往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早期听力损害患者耳蜗内的毛细胞虽然已有部分受损,但是可能并未彻底死掉,因而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毛细胞的寿命已经被缩短。若干年后,那些喜欢使用耳机的人很可能会过早地跨入听力下降的人群,拥有一双提前衰老的耳朵。 使用耳机务必控制音量和时间 是否会导致听力损害,主要与使用耳机的方法和习惯有关。因此,喜欢使用耳机的人们,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太长,音量不要太大。 理论上说,带有防护罩的耳机对听力损害较小,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下听音乐,更是如此,因为防护罩可以阻隔环境音,以避免前面说过的,为了压制环境音而加大耳机音量的现象,但前提是防护罩的隔音效果比较好。 归根结底,最终还是取决于耳机音量的大小,只要音量合适,使用时间稍微长一些也没关系,但不要以为只有狂野的摇滚乐、刺耳的机械声会损害听力,即便是柔缓的轻音乐,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同样会损害听力——对听力的损害取决于声音的客观强度,即分贝值,而不是取决于主观感受。另外,对低频声音要特别小心,比如贝斯、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观感觉好像并不强烈,也不刺耳,但是其分贝值可能已经很高了。 购买耳机时,要选择杂音小、音量调节便捷灵敏的产品,一旦遇到声音过大的情况可及时调整。使用耳机时,音量最好能控制在60%左右,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并且每听6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耳鸣、听力下降等听力异常现象,应尽快就医,在一段时间内避免接触噪声,并加强锻炼,以改善耳内循环,尤其是经常使用耳机、经常接触噪声的人,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