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4-06-09 DOI:10.11821/dlyj201410016 1 引言 城市是时代的产物,由于自身历史、自然、经济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其演进必然会引发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重新整合。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受到城市地理学和规划学界所关注。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描述与分析[1-4],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发展历程[5-8],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9-13]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则注重城市产业空间结构[14-21]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22-29]两个领域。不同研究各有侧重,其意义在于发现城市形态存在的背景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态变化的规律,分析城市演变过程中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各类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一直是城市形态研究领域的热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城市形态演变是内外矛盾运动的结果[30],其中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具有主导性影响。城市功能的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是城市在经济发展动力下的空间移动[31]。城市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因此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变迁的核心动力[32]。近年来,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产业的研究集中在新经济形态和新经济产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和重构[33-42]。 不同类型的城市由于其经济基础和城市职能定位不同,其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也会呈现不同的规律和特点[43,44]。黄山市作为典型的旅游城市,通过对其城市产业演进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的梳理,从产业经济的视角探讨城市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旨在对协调旅游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更好地把握旅游城市的发展脉络。 2 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 屯溪历史悠久。公元208年孙权在屯溪设犁阳县,因其水运交通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皖南山区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至明朝时已成为中国著名茶市之一。1949年屯溪解放,建制为省辖市,1976年恢复屯溪市,1987年成立省辖黄山市,屯溪改为市辖区。本文研究的黄山市主城区即指现屯溪区所辖的城区范围。 屯溪地处休屯盆地,扼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由于地形的制约,城区向北受到山体阻隔,发展空间有限,主体部分被江河分割成三片,因此,其城区发展沿江河两岸扩展延伸。根据《徽州地区简志》、1992版《黄山市志》等历史资料中记载的有关屯溪区的图件[45,46],以及黄山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特点,将黄山市主城区外部空间形态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图1)。
图1 黄山市主城区城市外部形态演变过程示意图 Fig.1 The process of external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the main urban area in Huangshan 2.1 阶段一:带状发展期(1949年以前) 1935年之前,屯溪区主要包含屯溪、黎阳、阳湖三镇,受制于交通条件,城市主要以三江口(新安江、横江、率水交汇处)和屯溪老街为核心发展,此时的城市空间形态为沿河流北岸东西向带状发展格局。1935-1949年,屯溪区城市空间发展由三江口区域沿新安江北岸逐渐向东扩展,从而延续了带状格局的城市空间形态(图1a)。 2.2 阶段二:带状扩展期(1949-1989年) 这一时期交通条件依然是屯溪区城市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水运交通外,1981年通车的皖赣铁路也逐步成为新的对外交通重要方式。随着屯溪区规模的扩大,城市空间一方面继续沿新安江向东拓展,一方面开始向南北方向膨胀。新安江南岸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水运交通使得城市依然紧紧围绕新安江发展。在皖赣铁路通车后,火车站的设立明显影响了城市空间形态,促使城市空间向北部地区扩展。这一时期,受铁路和水运交通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不规则的,呈带状格局并向外扩展(图1b)。 2.3 阶段三:团状—飞地式扩散期(1990-2012年) 此时期内,皖赣铁路的建成持续推动屯溪城区沿南北方向拓展,城区发展模式逐渐由带状转变为团状。20世纪90年代以后,屯溪区内外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业蓬勃发展,城市规模快速壮大。由于屯溪地形条件的限制,建设用地有限,为了保障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需求,从城市内部空间格局来说,黄山市必须实现跨越新安江发展,充分利用江南土地,而黄山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内部交通条件,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保障。这一时期,城市空间形态逐步从带状展开式向以新安江为中心的团状形态演变。此外,城市外部空间也得到了积极拓展,由于周边山体及旅游景区阻碍了城市继续团状式扩张,此时,城市选择沿交通干线向外拓展[47],因此城区西北部出现飞地式拓展空间。由于老城区拓展空间趋向饱和,黄山市主城区以向西北方经济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呈现团状—飞地式扩散的态势(图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