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孩子上高三了,可性格总是阴晴不定,对学习没耐心,还经常逃课。老师告诉我们,他上课总爱乱动说话,影响其他同学。我们说了他很多次,都不听,整天喊着不想上学要出去打工,我们该怎么办呀? A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青少年,行动盲目,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有的孩子看到明星挣大钱,就想参加选秀当明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这都是浮躁心理的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的影响。在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得急功近利,出现急躁的心态,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但这种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到子女。 2.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只知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此外,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报纸、电视,各种媒体充斥着五色杂陈的信息,这些信息在无形之中助长了人们的浮躁情绪。尤其是网络生活的虚拟性、网络聊天的放纵性、网络游戏的暴力性,还有影视明星的不当行为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当父母发现了孩子身上出现了浮躁情绪之后,应立即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蔓延,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孩子立长志。一是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作。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练”。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5.让孩子学会反思。家长要引导孩子时常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有志向吗?我这段时间浮躁了吗?在哪些方面浮躁了?接下来怎么调整自己?”通过反思,让孩子静下心来,切实做一个实在的人。